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曹远征 教授
很高兴今天能回到母校参加宏观经济论坛!我们看到现在名义GDP增长快于实际增长,反思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杠杆问题,这让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去杠杆,这方面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第一个为什么去杠杆?第二个去什么样的杠杆?第三个怎么样去杠杆?
第一,为什么去杠杆?去杠杆问题讨论已久,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因为金融危机就是快速的去杠杆,包括IMF、金融理事会以及巴塞尔协议都对杠杆有严格的控制。中国经济在危机以后,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杠杆大幅升高,2014年末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展开的第一步就是“三去一降一补”,该政策提出至今已经三年,那为什么今年杠杆才开始去?这跟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高度相关,在去杠杆和“三去一降一补”提出的时候,中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快速的去产能可能带来经济的衰退,快速的去杠杆可能导致风险的快速的暴露,去年的报告当中宏观经济政策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化解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中国产能过剩的部门都是高杠杆部门,集中在煤炭、钢铁等行业。那时候如果打破这种循环,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调控环境便显得非常重要,那时候货币政策相对的宽松,力求经济稳步增长。去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恢复增长,我们可以看到连续5个季度增长,这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基本趋向稳定,它为去杠杆创造了条件,这也是今年讨论去杠杆问题的一个背景。宏观经济为去杠杆创造了条件,一个是PPI在54个月以后由负转正,PPI转正在经济上表现为利润增长,现金流的增长,如果企业的利润是上升的,意味着企业的还款能力提升,那么杠杆有可能降,中国的资产负债表去年的杠杆率下降一个百分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去年的不良资产率环比开始下降,人们现在有机会、有条件可以安排去杠杆。
第二,去什么样的杠杆?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三角债问题,那时候主要是去企业的杠杆,企业的负债很高,增资减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能力,光增费减债也减不下来,特别是当时的纺织工业,国务院做出决定把纺织机毁掉以后才能给企业进行贷款,通过这个举措进行纺织工业的重组改造,过去重要的纺织城市比如说上海、武汉、西安都没有纺织业了,纺织业在新的地方崛起。但这次是金融业的去杠杆,过去的杠杆指企业的贷款增长很多,企业无力还本付息,这一轮企业可能有投资意愿,但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外一方面,金融的杠杆率最高。观察一下,会看到M2与GDP的比重从本世纪初到2007年是下降的,2008年杠杆起来的最重要的表现是金融,它发展同业存单,小的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同业存款投资理财产品以及信托。上一轮是贷款,这一轮是同业,同业的存单和同业吸收的存款委托给其他第三方机构,这个第三方机构就是“影子银行”,所以“影子银行”从这个意义来讲就是不受监管的业务,现在要纳入进来,那就要自查。月末各个金融机构要进行自查,银监会、保监会对其进行审查并有了“几不准”,这都成为这一轮去杠杆最重要的举措,是由于监管加强而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这一轮的去杠杆是金融去杠杆,这是我说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怎么展开去杠杆的过程?其实杠杆率能否持续,不在于金融,而在于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的利润增长,实体经济的现金流可以覆盖利息,那么杠杆就可以维持,我同意报告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应该实时推进、加快推进,改善它的治理机制,改善它的经营效果,对控制杠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财税体制改革也非常重要,理财产品当中很重要的投向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当中的PPP项目以及名股实债项目,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是财政问题而是金融问题。另外,创新也非常重要,长期当中最重要的问题是TFP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进步的动力下降,要想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和企业的利润,需要有一个弹性的有活力的体制,这是基础的条件,这个基础条件对于推进改革非常重要。我们说短期的宏观政策是提供一个环节,我建议宏观经济政策要做一个适度的调整,尤其是央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不应该再过分偏紧,我们要重新探讨央行的功能。大家经常讲货币政策,这是30年代凯恩斯政策出现之后才出现的,我想问在总需求管理政策出现之前央行就存在,那时候央行在干什么?很简单,它是最后贷款人,维护着金融的稳定性。宏观经济趋于稳定,货币政策必须再宽松,但是在去杠杆的情况下,央行的另外一个责任就是加大金融稳定性。我们知道金融稳定的手段和货币政策的手段几乎是一样的,金融不稳定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流动性过紧,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要控制风险,发挥维持金融稳定的责任。如果杠杆率升高实体经济的不稳定就有影响,央行要关注市场的变化,去杠杆但又不产生新的金融风险,是今后的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