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讲我对企业债务做的一些研究。总体上来讲国有企业的产出占我们国家GDP的比重大概是21-22%,但是国有企业的债务占全部非金融企业债务是5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国有企业债务是否安全、是否有偿债能力?现在我们国家宏观经济的脆弱性主要是来自于国有企业债务。
这几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速逐步下降,宏观经济脆弱性在显著上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宏观经济脆弱性主要是来自于国有企业债务。为什么是这样呢?非国有企业也有很多负债,为什么说主要是来自于国有企业债务呢?我给大家说几个数据。1998年我国的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率63.7%,过去十几年,它实际上是在稳定下降,到了2015年是56.6%,下降的还是比较明显的。工业这块总的来说是明显下降,实际上是由私营工业企业更加快速下降带动的。私营工业企业,1998年的数据没有,我们看数据比较齐全的2001年是59.7%,但是到现在只有52%,而52%是比较正常的负债率。所以私营企业一直就处于下降的通道,就是它实际上一直在去杠杆,国家政府并没有让它去杠杆,但是它一直在去杠杆。这是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这里的国有企业在统计口径上是国有企业+国有投资公司),我讲的是工业企业,在2001年负债率是62.3%,现在还是61%左右,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水平,就是没有下降。私营企业一直是在下降,国有企业基本上没有下降。这是讲的工业。实际上你要把全部非金融的国有企业一起看,负债率上升是比较快的,现在是66%多,非常高。所以如果用曲线图表示的话,这个曲线是分岔的,私营企业是往下走,国有企业是往上走,国有企业是加杠杆。
我们看看国有企业的偿债能力怎么样?这个很重要。还是看数据最齐全的工业行业的国有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这是衡量偿债能力的一个最核心指标。1998年全部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是1.67,就是基本上赚一点钱就够还利息,连还本可能有点困难;2015年则是6.48,明显上升。这个上升是什么带来的?主要是非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上升带来的。私营企业在1998年没有数据,2001年是4.45,到现在是8.03,基本上上升一倍。国有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投资公司),在2001年是1.83,现在是2.0,基本上没有上升。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国有独资企业加上国有投资公司利息保障倍数和1998年、2000年没有明显改善的,还是处在非常令人担忧的状况,而私营企业已经上升很高了。
再来看一个指标,就是企业资产周转率。私营企业在2001年是135%,现在是175%,也是上升很快。国有独资企业加上国有投资公司,2000年是45%,现在是68%,也上升了,但是比私营企业上升的幅度小得多,而且绝对水平也小得多,还不到私营企业的一半,是这样的水平。
所以说宏观经济脆弱性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债务。大家可能会反驳,过去几年更多地是私营企业在爆发债务问题。是的,私营企业也存在不良债务问题,但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私营企业。现在国有企业债务不但总量大,按照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到今年3月份所有负债总额已经是90万亿了。而且现在每个月还在以同比10%,甚至15-16%的速度增长。所以我希望在目前国资委没有转型的情况下,国资委还是要控制国有企业,可以暂时考虑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停止不负责任的加杠杆。
所以我想,国家要下决心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否则我们国家宏观经济脆弱性还会进一步增加。当然,从这两三个月来看,整个宏观经济在改善,需求端回暖还比较明显。但是我很难判断这种宏观经济改善会持续多久,会有多强烈。我个人判断,这几个月宏观经济的改善应该是一个小周期,而不是大周期,是一个弱周期,而不是一个强周期,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还没有消除。所以我们还是要认真对待国有企业负债问题。除了我刚才说的国资委应该果断控制国有企业快速加杠杆的趋势,更重要地是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股权重组来推动债务重组。这样不但可以消除来自国有企业带来的宏观经济脆弱性,而且中长期还可以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潜在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