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发言提出三个问题与大家讨论:1.为什么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2.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管理究要怎么做,如何配合?3.供给侧改革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去杠杆”、“去产能”?
第一个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报告中特别提到,“中国经济可能是在触底,但是还可能会有二次触底,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处于非常不景气的状态”。今年 是金融危机第八年,而全球经济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尽管全球来看各种各样的财政、货币政策都用到极致,如欧洲、日本为负利率,但社会投资依旧不景气。这带来 一个问题:按传统理论来说,经济疲软时,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需求,从而使经济走向复苏,但在反危机政策做得如此极致的背景下,经济依然如此,说明新的常态 已经出现,也就是有新的周期出现。在这样的变更中,总需求政策可能已经走到尽头。防止重大衰退是全球一直面临的问题,所以全球各国无一例外地都提出结构性 改革,如默克尔访华时表示要加入结构性改革,这是全球性的命题。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强调的是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技术进步。在新一轮背景 下讨论供给侧改革,其核心是改革,而改革的核心是激励机制,如家庭联产承包是一种新的激励机制。
第二个问题:供给侧与需求侧。社会上很多观点把供给侧和需求侧对立起来,甚至把它上升到某种信条,这可能太机械化、过于形而上学,其实这两个问题本身是一 个问题。供给侧是解决技术进步问题,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潜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提高潜在增长率。供给侧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全要素生 产率下降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技术进步,以提高潜在增长率。去年实际GDP增速大于名义GDP增速,PPI持续51个月为负,开工率处于很低的水平,在 这样的情况下,提升有效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短期有效需求的维持是长期增长基础,供给侧改革需要提升有效需求方面的配合。在短期,只有提升总需求,实际经济 表现接近潜在生产率,才能构成供给侧持续改革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基础,改革是为了发展,如果宏观经济不宽松,改革很难进行,而宏观经济的宽松,需要一系 列的政策性支持。
第三个问题,供给侧改革中的关键性问题。简单的供给侧改革叫“三去一降一补”,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三去”不能同时进行,否则虚拟、实体方面会 同时出现问题,这将会带来更大问题。在这样的风险下,合理的解决方法是:先把杠杆支住,然后去产能。目前M2的增速很快,而M1的增速更快,这是在“支杠 杆”来为“去产能”争取时间。另外,“去产能”也是为“去杠杆”创造条件,只有当企业有销售收入、有盈利时,杠杆才能维持,然后才能“去杠杆”。今年下半 年能否实现实质性的“去产能”很重要,目前的“去产能”不是实质性的,只有真正把僵尸企业去除,使其不可能再复工,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才能真正盈利。以钢 铁企业为例,民营的沙钢,国营的宝钢,它们的生钢成本是全球最低成本,但依旧亏损,这意味着并不是企业没有竞争力,而是产能过剩太严重,如果将30%的过 剩产能去掉10%至20%,价格回升,企业即可实现盈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依旧需要钢铁,从亚洲国家比较来看,日本在70年代钢铁产能就超过一亿吨,为 全世界第二大产钢国,由此来看,中国可持续二三十年将钢铁产能维持在八亿吨,此时所有的杠杆都可持续。因此在稳住杠杆的同时,去掉部分过剩产能,是整个经 济好转的基础。有序地去杠杆,有序地进行供给侧改革,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是非常关键的。
总之,总结有三点:第一,供给侧十分重要,是全球性的问题;第二,供给侧的改革必须有需求侧的配合;第三,供给侧改革,于中国而言,关键是要处理“三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只能是循序渐进的,要用“两条腿走路”,理清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