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辜胜阻 教授

尊敬的刘校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城市群一体化需加强五线城市的培育。

一、房地产市场与城镇化的路径抉择

我国楼市严重分化,冰火两重天,北上广深的房价持续上涨,特别是房价与收入比在全球来讲都是非常高的,而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仍面临高库存,去库存艰难。楼市分化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衡的城镇化。我国城市的数量长期以来是六百多个,大量的人都涌向大城市,造成大城市房价一路上升。所以,我觉得要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要的是要培育城市群中的新生的小城市,缓解当前城镇化“头重脚轻”失衡的问题。

我们这次宏观经济论坛的总报告提出了要以质量为特征的二次人口红利来构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第一次人口红利是以廉价劳动力为代表的数量人口红利。报告提出来以城市群一体化为代表的深度城市化的发展概念,城市群的一体化也可以把它称为二次城镇化。同时,总报告也阐述了我们城市群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展示了我国城市群的分布和产业分布等情况。“十三五”规划提出来要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建设为世界级的城市群,长三角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城市群了。现在全球有六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比较,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最多。长三角城市群是“一核五圈四带”这样一种网络化的空间格局。我们来看看长三角城市群的等级,核心城市是上海,副省级城市或省会城市有杭州、宁波、南京和合肥,地级市有一大批,县级市则比较少,我讲的五线城市就是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培育新的小城市,这也是“十三五”规划提出来的。我们现在要“做好”城市群和“做多”中小城市,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时提出,要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浙江现在有一批建成区常住人口达到十万人口以上的特大镇,比如龙港、横店等。所以中国城镇化究竟是背井离乡还是就地拥抱希望?中国城镇化是就地城镇化还是异地转移?我们是要把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做大还是把小城市做多?这些都是中国城镇化的路径抉择。

二、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做多小城市

我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城市群来发挥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城市群将成为新一轮的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主平台,有预测表明未来5到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城市总量的82%和92%。我们讲城镇化实际上要围绕人、业、钱、地、房五大要素,其中人是核心,业是根基。而市民化,非常重要的是要有稳定的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安居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和做大县城来鼓励更多的人就地城镇化,特别是要做大县城。现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外来人口都是千万以上,大量的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很难融进城市,面临“融不进大城市、回不去农村”的纠结,为什么融不进大城市?房价高企、就业不稳定、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都是重要原因。现在去库存的过程中,“两头”很好,大城市的房子卖得很好,五线城市县城的房子卖得很好,20万就可以买套房,农民工很难融进特大城市,但是到了老年很多会回到他们家乡的县城和小城市住。培育新生小城市有助于促进当地民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优化人居环境,解决“半城镇化”引起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提升转移人口幸福感,有助于发挥其在农村区域范围的增长极作用,能更好的协调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所以中国城镇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发展小城市。“十三五”规划提出来要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完善设市设区标准、符合条件的县和特大镇可有序改市。这就为我们指明了五线城市发展的方向。

小城市现在是我国城镇体系最大的短板。欧美国家普遍在县以下设市。美国有3亿多城镇常住人口,1万多个城市;日本有1亿多城镇常住人口,有7百多个城市。美国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镇)约占城市总数的99%左右。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曾经在美国的一个十万人的小城市ANN ARBOR待过三四年,这个城市是底特律城市圈的一个小城市,长期以来这个城市被评为最佳宜居城市,这是密歇根大学所在地,大学支撑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这个城市的环境非常好。德国的城镇化也是这样,德国70%的人口住在十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也是非常宜居的小城市。相比之下,我们的城市人口在增加,但城市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1997年我国有3亿多城市人口,668个城市,而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达7亿多,但城市数量反而减少到654个,特别是小城市的数量在减少。据统计,美国的城镇化率从20%到70%的时候,城市数量从300多个增加到2700多个,日本城镇化率从30%到70%时,城市数量从160多个增加到650多个,中国的城镇化率从31%到55%的时候,城市数量从668个减少到650多个,我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不相匹配。小城市数量在减少,大城市的人口在膨胀,高房价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问题。

我们看看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城市的合理层次应该是“正金字塔”式的,而现在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数量不足,20万以下的城市很少,未形成“正金字塔”式的城市结构,我国城镇化是严重失衡的。我国建制镇众多,但是建制镇中的人口不断减少,失衡的城镇化引发了大城市的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导致房价高企。培育新生小城市有助于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缓解“大城市病”,有利于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当前,很多特大镇在人口、经济规模等方面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城市,虎门人口最多的时候超过100多万,浙江龙港也是四五十多万人镇,所以“十三五”规划提出来特大镇有序改市,我觉得这对于城市群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台湾县下面设有市,有一批县辖市,台湾的行政区划中有16个县,大量的县下面是市,比如说宜兰县下面的宜兰市就十万人左右。

三、有序推进特大镇改市,培育新生小城市

目前,我国只有六百多个城市,盘子太小,我们要考虑做大城市数量,考虑如何按照“十三五”规划的要求来推进中国五线城市的发展。同时,现在我国有两百多个镇区人口超过十万的特大镇,特大镇现在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这些镇已经是事实上的城市,但是名字还叫镇,特大镇的发展空间受到先行法律制度、行政机制以及城市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应逐步推进这些特大镇改市。这样既能增加城市数量,同时也能促进这些特大镇的发展。

如何推进特大镇改市,发展新生小城市?我认为应该从六个方面来做,一是强基,坚实的产业支撑是小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以人为本,产业兴城,完善基础设施“硬件”和公共服务“软件”。要循序渐进,有序推进,不能一窝蜂,过去我们搞县改市是一窝蜂的改,结果导致了虚假的城镇化。二是扩权,有些特大镇人口已经达到四五十万,就应该赋予其相应的县级管理权限。三是赋能,目前特大镇还是乡镇管理体制,要积极转变过去“建设农村、管理农民”的方式,以“建设城市、管理市民”的思路来培育小城市,拓展其相应的城市功能。四是改制,我们一个县养了大量的财政供养人口,如果把镇改为市以后不改制,会很难改。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横向要推进“大部制”改革,纵向要推进行政管理的扁平化。五是控本,镇改市最敏感的问题是担心改市以后行政成本上升。要建立一套成本低、管理新、效率高的新型管理模式,避免走升格、翻牌,大幅度增加管理人员的老路子。特大镇要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与设市联动,避免因盲目镇改市而导致的行政成本大幅上升。六是正名,要实现名的改变,实现由“镇”到“市”的改变,名正则言顺。镇改市不能改成县级市,改成县级市是行政规划的调整,比如说龙港镇,如果把它改成县级市,苍南县是绝对不愿意的,苍南就空了,就成为贫困县了,这种利益的调整使我们不能将其改成县级市。但是也不能把它叫做镇级市,镇级市就矮化了,因为要赋予其县级管理权限和城市管理职能。那么名字叫什么?可以叫县管市或者叫县辖市。

把县里面的县城或首位镇这类特大镇改成市,形成中国的五线城市,对我们城市群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推进特大镇有序改市,还能扩大民间投资.前不久,我去了浙江调研,像我刚才讲到的龙港,龙港人认为如果叫镇就是农村,而一旦把龙港镇改为龙港市,大量的民间资本就会回流,浙商会大量的回归龙港,所以镇改市不仅有利于城市群一体化,而且有利于扩大民间投资,有利于城市体系协调,改变小城市数量少的短板。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