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曹远征 教授

目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稳增长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其表现将成为明年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这里我主要谈三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第二,下一步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第三,借鉴中国历史经验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

首先,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国GDP连续三个季度是6.7%,很可能预示着经济基本到了L型的底部,其实我们要看的核心问题并不在GDP本身,而是两个重要指标:一是PPI经过54个月后由负转正,意味着企业销售有所增长,还本付息能力提高;二是企业利润在14个月后由负转正。另外,尽管银行的坏账还在同比上升,但是环比也在下降,这都意味着杠杆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稳定。所以,宏观经济目前这样的表现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第二个增长阶段的台阶已经找到?我认为尽管经济还存在下行压力,仍存在波动,但是第二个台阶已经基本找到,而且已经站住。如果这个判断基本成立,宏观政策方面,就应该减少需求方面的刺激政策,至少不需要大规模刺激,应该更多的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进可能会给宏观经济创造新的机会。而供给侧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是随机性的现象,不知道会发生在哪、什么时候发生?所以,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管理,通过改革使结构得以改善。

第二,下一步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三去一降一补”的核心问题是三去,即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但其中是有矛盾的,中国所有高杠杆的部门几乎都是产能过剩的部门。去产能和去杠杆相关联,如何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就变成未来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今年我国GDP平减指数也由负转正,但并不意味着去产能问题得到了解决,观察去产能的过程,会发现去年去产能积极的进展,中国钢铁产能由11.3亿吨变为8亿吨,并价格稳住以后企业开始盈利,但是看今年的情况却是发现有些产能又重新投入了生产,价格又在下降。这意味着去年去产能并没有实际性地去产能,就是一些过剩产能关闭了,但是在物理层面没有消失,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取消掉,于是就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所以,如果说现在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不需要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就应该进行资产负债表的重组工作,使这些产能真正的去掉。在这里我们有一个测算,如果中国钢铁的8亿吨产能可以盈利的话,我们是可以维持这个产能的,我们注意到中国钢铁生产成本除了生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外,其他品种几乎都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理论上中国钢铁工业是有竞争力的,如果一些产能可以被去掉,这个竞争力就可以得到体现。因此,现在要通过去产能使得企业盈利,从而为去杠杆创造条件。

在发展中国家杠杆问题不是关键问题,债务问题才是关键,债务的可持续性很重要,刚刚报告中提到两个很重要指标:一是中国国有企业负债非常高;二是中央政府负债率不高,但是地方政府负债率非常高。因此,债务风险无外乎是企业债务风险,特别是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关注一下数据我们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达到48.85%是发生在2008年前后,期限错配非常严重,要靠借新还旧,期限错配是最大的风险,而且明年上半年又是还债高峰期;二是中国政府债务大部分是发生在基层,看国家的数字就会看的很清晰。所以,要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就要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要解决政府债务问题就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第三,借鉴中国历史经验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刚刚报告中提到中国没有发生过危机,实际上中国发生过危机,1998年中国企业全部亏损,坏账集聚上涨,整个银行进行了改革。而此次针对债务问题的改革要重新清理资产负债表,重新再造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重构。我支持报告中的观点,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如果操作得当,可以把危机变成改革,中国有操作经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借鉴当年的改革经验,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靠改革开放,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要靠改革开放,应对当前的债务问题和风险问题的经验也将是改革开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