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曹远征 教授
我首先说人大的报告是我看到最好的,明年的经济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但是最重要的这中间有一个逻辑,不在预测准不准,谁也都不是算命先生,但是在于预测的逻辑不可靠,从逻辑上来讲,他分析了很多。
第二,比较全面,这个描述的全面是不仅仅分析了中国的实体经济,而是金融带来的。总体上看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的态势,这个我不想更多地评价。
我想说这个报告中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
第一个,报告指出很重要的问题,世界经济如果不探底的话,中国经济有没法探底。因为中国进出口贸易曾经占中国经济7%以上,中国高度外向型的经济,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好转,中国的出口就不能上升,中国的产能就是绝对过剩的。产能的合作就变成最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注意到人们对实体经济运行情况人均越来越深刻,一种主流观点正在形成,这个大概是劳伦斯·萨默斯那种看法,世界经济将进入新的停滞状态。这个跟过去全球化状态是不一样的,它的标志是低增长、低通胀,宏观政策是低利率。
换言之,这也是我们现在中国官方所判断的,说上面一轮科技革命的动力机制就接近到尾声了,如果全球没有新的科技进步就进入到这么一种状态,我们知道技术进步是随机的,我们并不知道什么革命会产生,如果这个时间比较长,这个低迷的状态可能就持续时间比较长。中国经济探底的过程可能你们想象不出来,目前有人认为这个时期要超过十年以上,要做长期的准备。宏观经济运行的可靠性应该不是一个短期的周期性的,应该有长期的定义,这是我第一点意见。
第二个,这个报告指出债务通缩型开始出现,高杠杆带来的去杠杆、去产能带来的通缩,两个循环,如果循环起来非常麻烦。我过去做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中国企业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尽管总体上变更,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中国的企业资产负债,中国的去产能相对来说最快。如果去产能和去杠杆两个加在一起,会给宏观经济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冲击。这是我们要讨论的很多问题,比如说宏观经济政策,首先进入我脑海第一个问题,是货币政策还有效吗?我们知道货币政策是跟通货膨胀挂钩的,如果进入通缩状态,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持续,如果货币政策是在通缩状态中间,它很可能变成金融稳定政策,宽宽松就是必然的,它是流动性的。
第三个,大家都说在这个情况下,出路一定是结构性改革,一定是供给侧的调整。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而结构性改革很重要,是建立一种适应这种机制的机制,我想对报告提出很重要的,过去很多改革的政策我写过,我想说千政策、万政策,改革开放30多年就一件事,调动积极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积极性。看过去写的文献,可以,可以,还可以,激进派。
这次报告特别强调能不能形成共同的机制,这可能是中国经济在下一步的供给侧改革方面最重要的。
我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