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刘元春 教授

尊敬的各位嘉宾,下面由我代表课题组汇报2013-2014宏观经济课题的研究,报告分成七个方面。之所以这次报告结构与以往有所改变,很重要的一个是我们希望在当前这种形势里面更多的挖掘大改革与结构调整与中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这种关系,所以我们把这一个视角从宏观本身这种运行机理向更远更深的方向拓展,所以我们今天的题目叫大改革与大转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它的背景在于:第一个,世界在大转型、大改革,从而引发中国也在大转型、大改革。那么这样一种背景下面中国宏观经济的这种运行逻辑、运行前景是怎么样?我们希望从几个视角剖析它,从短期、中长期、全球视角、结构视角、改革视角形成我们对于2013年和2014年整个经济运行逻辑的理解。

 

第一部分,短期视角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短期视角也就是今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目前我们所预测的2013年总体状况不错,比预期好一些,GDP增长7.8,CPI整体在2.7这样一个水平,这个水平与我们原来很多人所预测的一种大崩溃与原来很多人所预测的强劲的复苏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这样?短期来看GDP增速呈现底部波动的态势,同时物价水平出现整体回缓的状况,从目前来看7.8与2.7这样组合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如果从全球的状况来看,7.8和2.7是一种不错的组合。今年给大家留的最显著的一个印象就是在经济回缓的这样一个底部波动的状况里面就业增长比较显著,也就是说就业达到1066水平。

同时,金融局部趋紧条件下,实体经济参数保持回升态势,发电量等都保持地步回升的状况,当然,如果按照目前很多人谈到的克强指数来讲,我们看到从今年一季度的底部,从新政府上任以来持续的回升。同时,我们看到财政开始摆脱上半年低迷的水平,今年我们在二季度开会时候很多人谈到中国上半年经济超预期低迷的时候,高培勇老师还谈到实际上最超预期的是财政,因为我们整个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我们预计今年财政增速是10%,但是我们上半年实际只有7%,三季度持续回缓,四季度状况会更好。

同时,目前我们会看到财务指标也出现一种改善,特别是大家会看到亏损企业亏损额今年以来呈现负增长,而企业利润出现一个上台阶的这个过程,也就是说从微观财务绩效来讲改变了去年比较低迷的这种状况。同时,我们看到先行参数,特别是在最近三季度出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也就是说大家看到我们统计局自己所统计的领先指数以及OECD统计的中国先行指数都出现反弹。同时,PMI指数最近也出现了持续的反弹。

因此从上面这些参数,也就是说从GDP、CPI、就业、先行参数等这些可以看到,在去年流行的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流行的“2013年中国经济崩溃论”这种悲观主义的论断基本是落空的,当然,同时我们会看到去年年底很多人所持有的中国经济在去年三季度以来这种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会出现一个“全面周期逆转”的这样一种论断也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好像与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判断的并不是这样的,这是从短期来看。

 

第二部分,长期来看。

长期来看,我们发现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为什么乐观主义这种落空了呢?发现刚才讲的很多参数在回升、在改变,悲观主义落空了,那么为什么乐观主义也落空了呢?我们会发现,比如:

第一个,三驾马车这些参数都是历史低位,是低位的趋稳、低位的波动。

同时,我们还会发现目前这一个反弹的核心还是政策性因素,大家从投资的角度就会看到公共设施、交通运输这些保持高位运行,但是市场型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还是低位运行。

同时,我们看到今年引起大家最多关注的是消费改善不稳定,消费提升的基础不扎实,也就是说我们看到整个消费在近三年来实际上是阶梯性的回落。那么为什么阶梯性的回落?一个通常的原因可能是大家认为是政策性的一些因素,比如说我们的八项政策、群众路线、对于大吃大喝公款消费等这些有强烈的遏制效应,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最近实际上我们收入增速的趋缓是很明显的,也就是说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的增速较去年是下降了三个百分点,较过去十年来平均水平是下降了接近五个点,这个应该是比较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

同时,我们还会看到过去,刚才已经讲了,今年前三季度就业水平是1066万新增就业,应该还不错,但是我们发现就业数据也存在很多冲突,这个冲突使我们会看到比如我们按照人力资源部市场上的统计这几年民工荒从东部向全国范围持续,从制造业向服务业扩展,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同时,岗位需求增速和求职增速从09年以后它是处于一个增速持续回落的过程。所以这里面是大家要关注的,就是说不仅仅是需求的岗位在下降,同时我们的供给岗位也在下降。特别是今年,从2011年和今年它的增速是负增长,这个是我们可能要高度关注的。

第五个,我们看到最近外部环境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很强烈,特别是最近大家所看到的一个是日本经济三季度的趋缓以及欧洲经济三季度的趋缓,直接打消我们很多人对于今年世界经济会高速回升或者明年会直接进入到这一个快速复苏通道的这样一种预测落空了,也就是说大家发现这个过程还比较漫长。

第六个,我们先行参数实际上也有很多冲突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OECD的先行指数虽然在上涨,但是它是低于趋势值,OECD先行指数趋势值是100,我们目前状况只有99点几,所以我们只能说目前的状况有增长的动力,但是它依然处于一种相对低迷的状况,景气的状况还不足。同时,我们还会看到PMI指数在回升,但是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在回落。

因此,我们的结论,短期趋势有所改善,但改善基础并不扎实,底部波动性质较农,二是崩溃论和快速复苏没有实现。

 

第三部分,中长期的视角。

2010、2011年是持续回落过程,但是从2012年到现在有一个触底的过程,构建一个底部的过程。同时,从CPI角度,我们发现CPI从2009年第四季度走出通缩之后物价水平一直在2点几到3点几这样低个水平进行波动,2011年时候个别季度超过了,但是如果我们把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剔除之后得到的核心CPI从2010年一季度一直持续到1.7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核心CPI是非常稳定的。但是核心CPI稳定基础上我们会发现第一个是什么?PPI在2012年一季度变成负的,并且长期持续为负,PPI为负我们一般认为工业品萧条。第二个,我们发现CPI和PPI之间缺口在拉大,我们认为服务品价格可能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会看到出口价格和PPI都是为负的,也就是说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刚要品与非工业品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分化。也就是说目前核心CPI是稳定的,那么总供给、总需求还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

第二个,我们看看产出缺口的这种测算,我们所测算的结果是从09年以后下行这种状况实际上在持续,是一个下行周期。当然,2012、2013年实际增速、潜在增速、周期性增速有变化,周期性增速有缩小过程,同时产出缺口也有缩小,也就是说下行周期今年的产出缺口在缩小,也就是说它在周期里面有一定的向上的动力。

也就是说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判断就是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筑底结存,周期性力量可能处于反弹的拐点。这两种力量带来中国经济底部波动的状况可能就会很明显,这是我们潜台词。因此短期和中期我们看到的是回落筑底。我们要看能不能把中国的问题放在更广阔的视角来处理。

因此,我们有一个问题:中国经济所呈现的宏观经济指标上述短期和中期的特点是否是中国所特有的?中国经济的回落是否只是中国内生性结构问题的产物而与世界周期性变化和结构性变化没有关系呢?我们看一些参数:

第一个,GDP增速变化与世界经济是高同步的,这里面我们进行了更深的数据处理,这种同步性在05年是一个分界线。

同时,我们还会看到在这一轮同步性变化过程中间金砖和欧元区处于回落路径里面,同时,印度和巴西比中国下降的幅度还要大,印度下滑的幅度达到7个多点,巴西下降的幅度达到5个多点,我们这一轮下降的幅度是季度增速从12.1下降到最低的时候是7.4,这里面大家知道也下降了5个多点。年度数据从10.1下降到去年最低的7.7,也就是说下降了不到3个点的水平。因此,这一轮回落09年大家都回落,这很正常,但是2010年大家都反弹,实际这三年大家都在回落,不是中国一家在回落。

同时,我们发现中国出口与世界出口更高度一致。2010年是反弹的高峰,2012年是底部,2013年轻度复苏,大家预测的2014年也是一个轻度的复苏。

同时,中国CPI与世界也是同步的,世界的CPI波动幅度比我们小一些,同时,这两年,也就是危机之后这几年,不仅仅是中国的CPI比较稳定,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世界的CPI也是异常的稳定的。

经济回落就业还不错好像是中国独有的,但是近年来GDP增速回落但就业持续改善现象别说中国独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增速是改善的。同时,如果我们把土耳其和墨西哥就业增长来看发现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就业增长是我们转型转得很好,那么是不是墨西哥、土耳其他们就业很好也是政策定位不错、转型很好啊?可以这么讲,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全球的这个不平衡逆转,导致贸易品的这一个生产量下缩,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只有转向非贸易品,也就是服务业,因此服务业的这个提升导致全球落后国家的就业水平有所提升。这是一个共性,而不是大家讲的这是中国特色。同时,我们还会看到,把中国周期和美国周期进行偶合之后发现高度一致。

因此,这有一点思考:世界经济总体的同步性说明本轮中国经济的波动不能单纯归结到中国因素之上,中国经济放缓的核心原因必须从全球性结构性问题、周期性问题以及引发的国内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等多角度来寻找。因此,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状况、结构问题以及结构性改革方案如何定位,必须在认识全球周期状况结构状况的基础上解决,而不是闭门造车说中国的改革就是我们的改革、我们的转型就是我们的转型而跟别人没关系,这不对。

 

因此,世界经济周期、结构特征是什么?

第一个,技术大周期发生了一个变异,从这个图形会发现我们处于技术周期转折点,一个是技术大爆炸,然后迎来一次大危机,最后技术有所扩展,并且在扩展中迎来下一次技术大爆炸。我们把全球技术专利增长进行统计,我们发现进入新世纪以后技术创新的红利处于一个强烈的递减区间,当然,这里面我们可以很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释这个,也就是说过去生产力爆发之后我们生产关系难以适应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上层建筑难以适应这样一种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出现全球的经济危机,这种标志拐点性变化。同时,新一轮产业革命我们发现我们需要等待,而不是像很多人讲的下一轮产业革命马上就来,这个我们做了一些专题研究。

第二个,全球化红利随着技术扩散中国和印度等剩余劳动力枯竭进入递减阶段,必定会导致利益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全球化红利的衰竭导致的是全球利益格局的变化以及政治经济格局方式的变化。

第三个,我们看到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和劳资分配的恶化也是全球经济下滑的另一个结构性因素。06年时候美国收入分配结构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收入分配格局是一样的,所以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认为是收入分配的原因,这个观点我们认为是很有深意的,因为全球的确是目前这样一个变化。

第四个,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全球化红利递减,一是几大并存的增长模式必须做出调整,因此我们看到美国的‘创新+金融+过渡消费+高赤字“模式要改变,欧洲的”一体化+福利化+高债务“要干部,中国的模式和澳大利亚的模式也必须改变。因此,全球各个国家都先后推出自己结构性改革方案,比如美国提出再工业计划、出口倍增计划、全民医疗改革计划、扶贫计划。欧洲提出了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劳工等在内一揽子结构的改革方案。俄罗斯、印度等提出了大规模基础建设以及反腐败调整。中国要进行全面改革。也就是说全世界都在改,全世界都在调。因此我们会看到这个图是OECD专门为世界各国结构性调整方案制作的一些建议,这个建议里面五花八门很多内容。当然,我们惊喜看到三中全会改革方案远远超出OECD它们给我们的建议。

第五个,目前来讲世界经济都已经开启了大调整、大改革的这种状况,但是我们还要关注的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在这种大变革的期间明年还要增添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怎么样?世界经济宏观政策的大调整期,也就是说全球的流动性都很高了,因此在经济复苏之后我们要进行回收,因此我们就会发现明年我们很多政策特别标志性事件肯定是美国刻意的退出是阶段性标准。

同时,从产出缺口测算是全球处于下行低迷状态,但是未来产出缺口有所收窄,也就是说我们今年也有所收窄,同时从IMF测算的金砖国家的实际增速、潜在增速、周期性增速与产出缺口来看也是,因此,这一轮回落里面是周期性与结构性叠加的一种产物,只不过周期性力量在明年有所缓和,结构性问题可能在全球大改革的这种状况里面在中期有所缓和,短期还会恶化。

因此,结论是:世界经济进入技术周期的转折期、全球化红利的递减期、增长模式的调整期、制度体系的改革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调整期以及周期逆转的交接期。这就决定了中国衣服于全球不平衡的增长模式、依附于全球化红利的分配模式、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技术周期相对应的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周期基本一致的周期定位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我们放大眼光是没有中国特色,是世界特色更浓。那是不是就没有中国特色?也不对,等一会儿我们会讲中国特色的。

 

第五部分,结构视角下的宏观经济。

第一,资源配置效率在持续恶化,要素投入驱动模式有所强化。

第二,资本形成对增长的贡献度持续上升,也就是说我们发现经济增长模式在这次大危机的调整中,中国的被动调整是从出口投资驱动模式没有转向消费驱动模式,而是转向更为糟糕的信贷投资驱动模式,看得见的手在弥补看不见手失灵过程中间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双失灵困境。也就是说纠正没纠正好我们认为是有很多问题的。因此,消费形成贡献率和资本形成贡献率在09-2013年资本贡献率是大于消费的贡献率。

为什么说信贷投资驱动模式开始出现了?大家会看到我们的投资处于GDP这个参数以及信贷处于这个GDP这个参数,这个现在变成了73.3,信贷占GDP比重原来是99.6,现在变成了126.7,也就是说我们原来的投资落脚点是出口,是我们自己的生产和消费,现在的投资是什么?大家突然发现落脚点不见了,弱化了。为什么我们还能持续投资?很重要的背后是政策性因素用信贷进行把它拖起来的,那么用信贷拖起来的投资可能带来的问题会更严峻。所以我们发现消费驱动模式并没出现,消费占比居民收费占比相关参数持续恶化,投资占比和消费占比剪刀叉越来越大。

第四,中国深层次结构问题进一步恶化,大家看到最近的调查都认为融资还难,同时,大家看到宏观流动性很强,但是出现跳跃性变化迹象。另外,民间融资的利率高居不下。另外,金融剥削实体经济现象在不断强化。同时,我们还会看到国家的债务水平持续上升,我们总债务已经达到167这样一个水平,特别是政府债务升得很快,当然,更重要要高度关注的一个是非金融企业的债务率增长太快,目前我们这个指标是93%,按照我们学术的研究一般认为90%是警戒线,所以目前我们的企业负债、企业杠杆率处于快速上升的状况。同时,房地产泡沫很严重,一个是房价增得很快,另外一个是与房地产相关的指标都在走高,泡沫因素在持续放大。所以我们用几个指标,叫房地产增加值比GDP只增长2.3个点这几年,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处于GDP怎么样大家会看到,从5.0一直上升到15.8,上升了10.8个点,太猛了。房地产销售处于GDP从原来的4.0一直上升到14,也上升了10个点,这是大家所关注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在住宅投资高峰期比,我们的参数是最高。

第五,产能过剩的问题近几年是越治理越严重,新增产能、淘汰产能这里面都是大于一的,就是越淘汰越多。

从上述五个方面持续上扬的扭曲风险来看,“出口投资驱动模式”向信贷投资驱动模式“的转变导致中国结构问题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加重,中国结构性问题在全球结构性调整的压力下进一步附加2上了本国政策调整失误带来的泡沫问题。这导致中国深层次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全球结构的调整+中国模式的调整+政府失灵的调整。这三种叠加构成目前中国的特色,也就是说我们过去是基础,这三年是一个变本加厉的过程,因此我们会发现为什么三中全会提出来政府与市场的改革是核心,而这个改革的信号又是政府的改革,原因就是我们这些年里面政府失灵的问题比市场失灵问题更复杂更关键的问题。

 

第六部分,改革视角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结构持续恶化是大改革必然的,因此我们认为三中全会所推出来这样一系列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它的必然性、及时性和合理性。因此,我们就要谈我们现在不是要说诠释三中全会怎么样,我们重点研究三中全会这些改革到底对中国宏观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我们宏观调控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这是我们的重点。

我们认为,2014年是中国明确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行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年。因此,2014年将是二十年来政治、社会、经济最复杂的一年。很多人调侃说中国经济怎么来总结?原来我给大家总结过,一个字叫“难”,两个字叫“复杂”,三个字叫“不确定”,四个字是“说不好”,2014年我们又说很复杂,所以这个事情就很头疼了,的确负责。

因此,2014年也是中国政策再定位与政策转型之间的冲突最为强烈的一年。为什么?

第一个,我们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中期来看的确成功的大改革对于中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于中国增长模式的这种转变是有非常利好的消息,这是我们一定要坚信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短期信心巩固的一个基础,这里面引用MMF测算的改革对于TFP的影响明显,服务部门改革可以带来1.1的提升,市场竞争的改革带来0.6的提升,户籍改革可以带来0.4的提升,当然,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我们看到08-2012年TFP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有2.6个百分点,按照IMF这个测算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改进,所以IMF对中国如此有信心,我们还是要对我们国家大改革要有信心。的确,大改革才能重振中国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二个,我们会看到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纠正政府失灵的问题,改变目前信用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的模式带来各种问题。第三,将从根本上改变宏观经济的运行模式,改变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框架,也就是说我们过去要从投资型政府、干预型政府转向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大家知道这样的改革全面实施、成功实施的确在中长期。

 

那么关键是短期,我们认为短期来讲:

第一,大改革对于2014年宏观经济影响最为正面的影响将是它给全社会和全世界发出了全面改革、强力改革、真改革的信号,全面清除了社会各界对于本届政府改革决心的猜疑,从根本上重树了市场信心。这种信息的结构在目前周期转换的关键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大改革对于2014年产生不同方向性的变化,我们梳理了比如对于投资一共有14项在短期里面对投资有影响,前面9项是利好的。消费有八大项,前面两项对消费友好,后面两项对消费不利,特别是第七项对于明年消费影响可能是比较强劲的主导性的,当然,投资里面我们也会认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还有城市投融资改革这些对于明年这一个主导性的投资影响是主导性的,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性的主导性,就是民间投资的释放。出口来讲也是有好有坏,但是总体我们认为可能是利好的。从价格变化物价来讲有三项,其中前两项是价格上扬的,后面一项是价格会有回升的,房价也一样,就是前面三项是房价回落的改革压力,但是第四项这个是要对于推高房地产价格有一定影响。所以把它进行全面梳理、全面分类,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改革对于宏观的短期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我们还要强调任何大改革都是大破大立,破字为先立字为后,因此改革都会有短期创造性的破坏效应,所以短期拉低效应很明显。因此一谈改革就有红利吗?不可能,我们必须要有耐心,要等待。

第三,大改革也将进一步强化宏观管理当局对于宏观稳定的高度关注,从而对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产生新的约束,也就是说我们的宏观必须要配合改革,那么然后配合改革?第一个,大改革的顺利推行需要就业的相对稳定,我们进行了测算,我们认为2014年里面城镇新增就业的底线目标应当设在1200万,为什么?因为过去5年里面经济低迷的时候我们平均新增的速度是1240万这样的水平,当然,我们也根据投入产出进行了相应测算,1200万是保持社会稳定宏观相对稳定的一个基础。因为这里面明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明年中等中职学校和各种大学以上的学历毕业的人数今年年底达到1197万,明年超过1200万,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明年新增的就业不超过1200万的话,受过教育这些人的新增规模量都解决不了。那么操作目标设定在1250万,这就决定了2014年GDP增长的底线目标应当设在7.1%,操作目标应当设定在7.5%。这里面怎么算的?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对于各个产业的就业弹性特别是这两年的进行测算,然后分步把我们的预测数据和其他参数数据输进去,最后我们发现要解决1200万就业需要的最低经济增长值是多少?7.1。如果要解决1300万,明年的GDP增长要多少?要7.9。那么因此如果说我们预测明年的经济增长是多少?7.7,那么7.7能够解决就业的规模是在1250-1300万这样的区间,因此我们认为政府的目标不要定在8,也不要定在7,因为7不能解决问题,那么7.5操作性的目标。那么GDP7.5所对应的就业数据是多少?实际上是1250万,当然,这是一个保守的估算。第二个是大改革的正当性和群众基础在于总体福利的改进,这要求扭转2013年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回落的局面,2014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最低目标应当设定在85,操作目标9%。现在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每提高0.5个百分点我们城镇需要支付1039亿,农村需要支付269亿额外支付,我们如果要达标8%,如果GDP增速在7.7的话,我们明年财政支付可能在这一块需要多增2000亿左右的水平,这个水平高不高?我们认为不高,因为明年我们的财政收入估计可能是在13-14万亿的区间,那么这个规模应该还是不错的。第三是大改革不仅需要财政来买单,同时需要财政来稳定经济,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应当有所扩张,建议2014年财政赤字率提高到2.5%,。大家可以看看,从历史每到大改革年我们都要提高收入,要提高收入同时还要提高财政支出,我们要建立补偿机制,有一对一的补偿机制,同时还有泛化的补偿机制。这种补偿机制怎么体现?体现在首先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要提一提,为什么要提一提?因为过去我们提得实在太少。第四是在增长稳定、防通胀、促改革多重目标的权衡下,CPI目标应当确定在3.5%,M2%目标应当确定在13.5%-14.5%的区间,克强经济学里面要强调的这种底线管理,那么可行性目标是什么我们给了一个区间,同时我们建议政府把这些参数作为我们所确定的明年宏观增长的目标,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改革改变了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改革也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任务。

 

第七部分,预测与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

2014年主导中国宏观经济三重力量:第一个,大改革、大调整和周期性的变化。第二个,中国的大改革、大调整。第三个,中国周期性的这种变化。这三重力量作用下面我们认为明年是一个底部修复,依然是一个在底部波动这样一种状况,因此它的增速比今年略低。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下降比较快,同时,其实参数应该说它测算的逻辑很简单,因为模型的逻辑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这种逻辑,因此这个测算的逻辑也就是这样一个。

第一个,在世界经济剪切要形势弱复苏的带动下,中国出口增速在2014年将有所反弹,但由于新兴经济体的持续疲软以及欧元区经济的波动,中国出口增速的波动有可能加大,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在大改革的冲击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将对政府类型投资产生强烈的下行压力,民间投资空间的释放以及土地市场的改革虽然有利于相应投资板块的提升,但改革的复杂性和渐进性决定了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2014年难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14年我们认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到20.1%。

第三个,由于八项政策、群众路线、四风整顿等政治的常态化,居民收入增速难以快速反弹,收入分配改革的红利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显化,2014年增速将维持小幅回落,全面增速是12.2%。

第四,2014年价格水平面临小幅回升的压力,但总体而言处于可控的范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平衡。

我们的结论:第一,中国宏观经济从短期变化、中期定位、全球景气角度来看,处于一个筑底反弹、周期转换的拐点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展望不能采取简单的悲观主义也不能简单的乐观主义。第二,中国经济的大改革与大转型,世界经济的政策大转型与大改革,以及全球经济周期力量的轮转,这三大力量决定了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框架,这也决定2014年宏观经济具有底部修复的运行特征。第三,中国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在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调整的一部分,中国结构大调整不仅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阶段、制度特性以及其他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因素,但同时也决定于世界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因此我们的调整、我们的改革必须增强这种世界思想。第四,我们认为全球结构的大调整是中国传统出口投资驱动陷入了危机,诱发了中国深层次的结构问题,迫使中国做出背带是调整。从在过激的短期政策定位的作用下,出口投资驱动模式转向了信贷投资驱动模式,这种模式出现了双失误。另外,财政应当考虑下行的压力,考虑地方债务清理带来的地方隐性支出下滑、改革需要财政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等因素,2014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应当有别于以往年份。同时,我们认为房地产调控的思路也必须做出一些全面的调整,我们最近一直坚持房地产调整的核心在于制度,在于改变目前的利益格局,割断目前的利益输送机制,而变量很重要的一个市场稳定的变量是在供求的同步调整,但是目前依然是供给调整大于需求调整。这是我们所建议的房地产这一个。同时,我们也认为三中全会的落实大改革的顺利开展依然是宏观经济信心稳定的关键,所以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当然,更重要的一个重要的就是把大家关注的核心改革要快速的推出它改革的时间表和具体的路线图。

这就是我们的报告,希望大家对于报告有异议或者有疑问还不清楚的地方,一个是进一步看我们提供给大家全版本的报告,当然也进一步欢迎大家跟我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