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金 碚 教授
    今天很高兴又回母校参加这样一个论坛。今天这个论坛涉及的面非常大,非常广,可以说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可以讨论。前面杨院长做的报告,涉及到经济各个方面。我想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和大家讨论,作为高校,我觉得要对我们研究这些问题做出高校在学术上更大的贡献。也就是说,我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有很多概念已经深深感觉到,我们讲宏观经济学,很多概念现在已经很难以分析这样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当分析到结构问题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很多东西又产生了很多逻辑上的矛盾,或者逻辑上说不清楚。或者我们统计的数据好像和我们现实中间差距很大,我们说的这些概念,我们说的这些数据,和我们平时感觉到的现象差别很大。有些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深刻来讲又矛盾。
    现在我们说结构有问题,投资过大,消费不足,工业部门,第二产业过大,服务业滞后。但是我们又说,我们现在是实体经济空心化,金融过于膨胀,刚好就相反。金融是服务业,实体经济大多是第二产业。有人说,什么叫实体经济?旅游是不是实体经济?我说旅游在统计概念上,最早的时候有的国家把旅游归为第一产业。现在我们大体上把旅游归为第三产业。但是服务业是不是实体经济?从定义上来说,大多数服务业应该是实体经济,为了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精神活动都是实体经济。有人说金融是不是?也是。金融如果也是实体经济,那就没有虚拟经济了,概念不足以归纳我们的现实。
    再比如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些问题,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在中国来讲是一个持续了差不多60年,不是改革开放现在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时候就是这个问题。计划经济的时候,国家发展也是很快,但是老百姓很苦,饭都吃不饱,没有衣服穿,积累率过高。当时是多少呢?大多数的年份是在28%到29%,少数的年份可以超出30%,当时说老百姓受不了了。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一开始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政策,就是说让积累率要合理,要鼓励轻纺工业的发展,应该是合理是多少?我记得当时讨论24%、25%,当时已经说很高了。
    为什么会这么高呢?因为国家搞计划经济,这个钱集中在国家手里,国家想着去投资、去积累。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按道理说,老百姓手中的钱总比在计划经济中的钱多吧,但是总比计划经济的时候多吧。现实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储蓄率是投资率不仅没有下降,而是一路高升。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分配,有人说是体制,你要讲他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老百姓手中掌握的太少,你给他多一点他的储蓄率就会下来,消费会上去。也就是说,这个钱如果不在老百姓的手中,在政府和企业的手中,意思是说钱要是在政府和企业手中,他们是倾向于投资而不是消费的。我们看看现实也不是这样,政府也消费,公款消费中国全世界最多,没有少消费。北京市周围各种渡假村,没有消费拉动就全死了。消费还不够吗?有人说那是公款消费。在统计中间是怎么处理的?再深一步讲,什么是消费,什么是投资?这是我们在构建宏观经济分析的时候,是我们经济学家们给经济活动赋予的概念。现实中间马歇尔说过,世界并无界限。世界上的界限和概念都是学者和经济学家赋予的,你定义了这些东西,叫投资,叫消费。我们的投资和消费理论定义是清楚的,支出如果是用于当期消费的叫消费。如果支出是用于增加未来消费的,叫投资。
    可能你投资之后,因为你按照了储蓄,然后投资之后,未来可以增大的需要。人归根到底是为了消费,要么为了现代消费,要么为了未来消费。为什么要投资呢?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消费。但是理论分析比较容易,到统计分类的时候就不那么简单了,大家疑惑的一个问题是,我买了大米做饭,我买了就消费了,毫无疑问这是消费。我们讲经济学的时候大家知道,买耐用消费品是消费还是投资?从经济学理论上说,你买一个电冰箱,如果用十年的话,1/10是当期的消费,还有9/10是未来的消费。但是我们统计说定义了,就是消费品。企业要买一个电冰箱,是消费还是投资?我们定义那是消费。买汽车呢?企业买汽车肯定是投资,个人买汽车,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分是大部分是未来的消费,也是投资。如果你是农民,买一个车,可以是投资。如果是城里人,那就是消费。
    买房子是消费还是投资?问题就来了。买房子和买汽车一样,但是房子可以用五十年,统计学上就难说了。把这个也作为消费有点过分。统计学就这么处理了,你要是租房子是消费,要是买房子就不是消费了,肯定是投资了。大家说,为什么在消费价格指数里没有房价?因为买房子是投资行为,不是消费行为。如果连买房子也是消费行为,那就不用投资消费概念的区别了,就不要了。统一成一个概念叫支出。投资和消费最后的统一就是一个支出的行为,一个购买的行为。只是说你购买的这个东西是现在用,还是未来的消费。
    其实企业和政府有了钱之后也一样,他和消费者个人一样,也要在消费和投资中间进行分类。我们现在就讲了,退到前面的问题,到底中国消费需求不足是什么原因呢?什么东西解决了之后,就有可能增加了我们的消费需求呢?我们现在的假定是收入水平提高就可以。第二收入的分配比较公平,不要差距那么大,就可以提高消费。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让老百姓对未来有安全感。真的是这样吗?最近日本的大前研一写了一本书,说日本经济为什么衰退这么多年。他说什么问题都解释不了了,他解释为是日本人的社会心理。他说原因是在于日本人解决了我刚讲的三个问题,收入提高了,收入比较公平,日本人的社会保障和他后来得到的养老金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是,日本的储蓄率仍然很高,日本人仍然不花钱。每一个日本人在去世的时候,平均每个人有3700多万日元。一个欧洲人、意大利人去世的时候平均有多少钱?几乎没有什么钱。问意大利人、德国人,你如果有很多钱,你准备把这个钱干什么用?大部分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说,我死后不会有很多钱,我把他用光了。日本人怎么回答呢?我不知道那个钱要干什么,没有想法。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买房子,日本人也不买房子。问中国人是什么呢?80%的中国人说,我有了钱以后要传给我的下一代。
    大前研一说,这个东西怎么改变?他有一系列的研究,怎么解决日本人的保守心理。我们现在研究消费和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学者要深入研究为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在中国60多年都解决不了,计划经济也解决不了,市场经济也解决不了。根源是什么?我不主张和大前研一一样推导到心理,说中国人就是愿意存钱。有一次我和首旅的老板段强吃饭聊天,他说原来家里收入少,后来收入多了之后,我就给母亲钱。我后来发现我给她钱没有用,我给她钱就存起来了。我问她有钱为什么不花?老人就是这个心理,怎么让她改变?给钱不如买东西。这对中国的经济是有利还是不利?如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较吨来讲,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率是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求之不得。
    大家都看过罗斯托写过的《经济阶段论》,什么叫经济起飞?定义就是把一个原先的储蓄率只有5%以下提高到15%,持续12到15年,这就叫经济起飞。中国咱们都过了,不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过头的问题。为什么会过头呢?过头就不好吗?我们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用西方经济学宏观模型的概念来看是不好。但是现实是怎么样呢?最后我们推进到概念和统计。有一次马建堂也说,现在是不是第二产业太高了,第三产业比重太低了。他说这里可能是低估了第三产业。我想也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中间没有感觉到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三产业分两类,交通运输和服务。中国的交通还不行吗?春运的时候,全世界也没有中国这么运人啊。中国把煤运到南方,把粮食大量的调运物资,交通运输业够可以了。你的服务不行吗?我们是餐饮不行还是批发零售不行?还是饭馆不行?洗脚不行?政府的服务也是第三产业,政府的服务还少吗?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因为第二个第三产业是用现行的价格来计算的,工业46%,服务业是43%。我们用购买力评价来算,确实我们大大低估了第三产业,大概在53%左右,制造业不到40%。如果用一个不变价格来算,是另外一个场景。到底应该用什么东西来算呢?
    经济学家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一我们要认识和描述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创造一些概念,消费、投资、资本、劳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概念怎么区分?你在理论上容易,当理论模型描述现实的时候,又必须转化为统计的再分类,那里问题就大了,统计不能完全按照理论分类,当你用统计再来描述现实的时候,统计表现真的就是现实吗?现实真的像统计表现的那样吗?这些东西我们也是在研究到中国现实是怎么样的。
    我们最后讲一句,无数的会议在讨论结构问题,什么叫合理,什么叫不合理。差不多搞政策研究的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谁也说不清什么叫合理。你说经济结构什么叫合理?你只能说不合理,每个国家都不合理。你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吗?调到什么情况下是合理,谁也说不清楚。既然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怎么说往那调呢?确实在现实生活中间,我们确实看到很多就是结构不合理的表现,比如产能过盛,这是怎么产生的呢?有关部门在讨论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意见。最典型的一个事件讲中国的钢铁生产能力过大,8亿多吨钢。过去1亿、2亿我们就说多了,现在到了8亿了,当然过盛了。哪个比例是合理的?很难来判断。钢铁协会的人说,这个概念不存在。卖得出去就行,卖得出去你凭什么说过多了?金融危机来的时候,越是低品格的钢材没有问题,高品质的卖不出去,谁过盛了?现在就是这样。
    我今天在这里说,不是否认结构不合理或者结构失衡现象的真实性,肯定是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作为学者来讲,我们仅仅讲它不合理是不够的,你得说出什么是合理。我们现在的不合理,到底统计的数据在多大程度上有把握反映现实,说我这就是现实。还是说你承认反映的现实只有60%、70%。这种情况下政府怎么办?我们过多的期望于政府,结构不合理政府调,越调越往那方向走,顽固地走。你说钢铁行业少发展,你去发展什么创新产业,高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一样。怎么搞文化产业,不也是圈地盖房子修路,你是高技术产业、经济开发区和创业园区,在产业形态上基本一样。昨天我还在和一个搞房地产老总聊,他说90%的开发区很多都是房地产,只是名字不一样,对我们来看都是房地产,都是开发。越说去调越往那走,说明我们很多的概念已经不足以支撑政策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你又对政策有过高的期望,效果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今天的报告我看了之后,讲的问题非常好,而且确实是把中国现在结构性的问题和表现都描述得很好,我希望在此基础上高校特别是我的母校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应该进一步地去为政策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学术的基础,这是人民大学义不容辞的职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