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刘元春

    前面雷达教授和李小加总裁提出了2个主题报告,我感觉我们的报告像一个没养过小孩、优生优育的专家,但我们的李总裁是专门养小孩的。所以这两个人在一起就要干架了。那么干架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似乎不太一致,但事实上是一致的。因为,我们报告的核心就在于从中国的核心战略、终极战略来讲应该有一种更为审慎的策略。但是在这种审慎战略之下,中国人民币的国家化道路应该有一种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我们看到的,以香港为中心的离岸金融模式。当然第二个很重要的模式就是,由于中国已处于新时期,商品输出时代要快速的过渡到资本输出时代,为资本输出服务需要人民币的国际化,但更重要的是金融服务自身的国际化。金融服务的国际化比货币的国际化更为基础。第二种模式就是我们所讲的需要金融服务国际化的一种补充模式。第三个很重要的就是应该看到,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新兴市场的实力已经崛起,主权国家的博弈已经进入到一种深度博弈的状态,因此,货币的国际化并不仅仅是市场的需求还是一种主权博弈的产物。

    从欧元事件看人民币国际化
    欧元危机,美元疲软,很自然的人民币要站起来。从短期看货币的波动是,主导货币要远远小于非主导货币的波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资产价格的浮动要远远小于外围国家资产的浮动,越是在波动的时期,主权货币地位以及主权货币计价的资产都会受到追捧,这就是在2008年金融市场上看到的美元价格的变化以及最近我们看到汇率波动的反常中心所在。下一步的格局怎样?我们的研究是,中期来看欧元崩溃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面上是财政赤字的问题,是一个连续性的问题,另一个是高福利,低增长,高失业的问题,但是核心问题是欧元区作为一个共同货币区内身的制度上的缺点,一是不可能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成员国的双尺制,二是欧元区周围货币当局不能通过转移支付特别是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弥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就很容易解释:美元债务率今年底91%,日本是212%,欧洲85%,为什么主权债务危机会发生在欧洲呢?原因就是制度上的内生性的问题,这轮危机比美国更复杂,原因是欧洲的货币发行机制跟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第二是欧洲银行的营运模式跟美国银行的是有一定差异的,特别是股权和债券的关系,第三就是整个欧洲的法律体系复杂,最为明显的就是,德国宪法法院对债务回收的判决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同时,为什么欧洲的主权债务为什么这么脆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陆法系是由他各国将来进行掌控的话导致的可以修正的债务性质,很容易地进行债务重组,所以中期是非常不看好的,目前只是刚开始,起点2012,持续到2013,2014年达到债务的高点,而美元独大的局面将重新显现。如何提高中期里面对货币逆转的承受能力?第一,金融自由化。主要是资本项目的开放问题,核心是资本的大进大出,必须大幅度改善。第二,货币调控问题。第三,本身的国际化模式有没有它的独特性和缓冲带及隔离带。虽然欧元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契机,但还不是大踏步前进的时候,要讲究策略,要讲究刚才讲的中国的独特性。第一,离岸中心的迂回载体。第二,金融服务国际化的模式。第三,主权货币国际化的互补。第四,多元。
就一些话题简单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 人民币国际化是主动的加快还是在外部的压力下来做?
    刘院长:主动构建策略模式。人民币升值期正是国际化的一个点,贸易逆差模式和资本流转模式对人民币升值是有利的,对欧美是顺差,对亚洲却是逆差,可以区域化输出货币的,同时目前资本向新兴国家加剧是很快的,中国的离岸市场香港这块应该是可以加速,我们因为有很好的防火墙和隔离带,所以是可控的。
第二位:主动的。主动去放松管制。允许本该发生的事情发生,否则可以托到10年20年。
第三位:去年有对外金融资产有4.13万亿美元,对外投资的比重是7.5,外汇储备是70%,现在3.2万亿美元的储备其实有6000到7000亿就够了,还有2万多美元进行配置。未来五年,走出去的规模应该会超过引起来,如何走出去呢?产能走出去,渠道走出去,研究走出去,一定会有银行,金融服务,人民币走出去。金融的市场化是未来五年到十年发展很重要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在未来管理好防火墙,从管制到开放,只要人民币在内地保持高增长,外国对人民币的需求也是持续下去的。态度:不明确主动还是被动。
第四位,主动的。香港利用人民币走出来,能很快的立足于市场,中国的证券公司有立足之地,为什么日本没有走出来成功,他们没有构建良好的模式。
    

    第二,香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刘院长:对香港不构成挑战,香港是依附性的和政府主导式的,但是会有潜在的威胁,伦敦因为有它独立的系统,会有一定威胁。但从中长期看,上海模式对香港构成了挑战。
第二位,香港作为离岸市场是批发市场,其他的是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是资金中心,定价中心,融资中心,资产管理中心,新加坡、纽约、伦敦的离岸市场只服务于自己的客户。目前,香港的人民币占有80%多,今后争取做到伦敦40%到50%的中长期的资产定位中心,将有很好的前景。
    

    第三位,同意中心分层次,多层次的中心有全球性中心,相信,香港会成为离岸人民币的全球中心。第一,一国两支,第二,人才雄厚,制度完善。第三,不但是离岸人民币中心,全球性中心不会是一个。会跟上海共同打造全球性中心。
    

    第四位,香港已经做大了,形成了24小时的市场。
    

    第四, 当前情况下,香港人民币国际化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刘院长:做大规模。形成自我循环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
    

    第二,为人民币结算和参与者做足流动性的信心。讲的具体点,我觉得要为人民币贸易结算和融资的参与者提供有充足流动性的一种保证或者信心。如果大家预期流动性什么时候会断档,没有信心的话,他就会不愿意参与,背后有很多具体的内容我就不解释了。
    

    张教授:前面讲的我都特别同意,一定要把人民币留在境外,留在香港,要让体外的部分循环起来,同时要构造好离案人民币输出输入的管理管制机制,来保证它不会成为风险而会成为发展。
我觉得是香港应该跟国内立刻地尽快地将对人民币还没有***(1:04:35)但是跟中国贸易很大的比如说澳大利亚、巴西这些都是跟中国有很大机会利用人民币作为结算ODI,FDI的,尽快地让人民币得到***,那就可以做地更大,也有贷款出现,可以搞好我们的赁贷,搞好我们的投资产品。
我补充一个具体的,能不能把八千亿互换用起来?能不能把境外的双边的积金,比如委内瑞拉有七百亿人民币,把它用起来。也就是把这个市场不仅仅是目前的这个初级市场。
前面的议题就进行这么多,还有10分钟的时间,我们可以回答几个问题,大家有兴趣提问题可以举手。

    问: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外部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来自美国的影响。如果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那可能会对美元的霸主地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美国会不会有一些打压的举措?如果有会怎么样?

    马博士:最近跟美国财政部的高级官员在谈这个事。我觉得他们还是持认可和顺应这个潮流的一种态度,但是这不代表美国的全部人。美国的一些人,包括国会,一些政治家,他们确实感觉中国的崛起,包括人民币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部分,对美国会构成威胁。现在还不至于会有很明确的具体的反弹,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我觉得它可能会有反弹。

    问:有没有哪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或快或慢或者到了哪个阶段?
刘院长:一方面从结算这个角度来看。因为我们目前这个贸易总量站全球的接近10%,因此很多专家就延伸说目前用人民币结算目前只占整个世界的0.9%,这个比重如果按照日本当年的提升幅度,能不能达到4%~5%的规模。第二方面就是用外汇交易这一块的比重。这个比重目前最多的是美元85%,欧元占30%多,而人民币很少。而我们在整个全球的融资总量,特别是资本融资总量,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那这是不是能有实质性的提升,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储备货币。目前大家谈论的很多定性的指标体系主要是这三个方面,但是定量来讲大家可能很多地参考日本和当年(马克?)的步调,但事实上我认为这里面可能会存在一些疑虑,就是人民瓶颈的问题。第一个瓶颈的问题就是它可兑换的问题。第二个瓶颈的问题就是人民币汇率未来的波动会很大,一是因为未来五年内经常项目下逆转的状况的概率会很大,二是因为实际上汇率波动更重要反应的是军事政治的冲突,中国货币的国际化未来面临直接跟美国和欧洲军事上的直接冲突,并且冲突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会倒灌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上,所以这也会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把这些因素加进来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未来的步调可能不比当年的日本和德国更好。当然这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些观点。

    我补充一些观点。一个货币的国际化主要是用三个东西来衡量。一个是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率。中国现在和别国贸易中的7%是用人民币结算的,日本在高点的时候达到40%,所以和日本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空间。如果人民币还可以用来做第三方结算,被中国以外的两个国家来结算的话,那就要以美元为目标了。美元现在在全球贸易结算中大概占60%~70%,中国大概是1%左右。第二个指标是定价,大宗商品的定价。没有特别具体的数字,感觉上好像也是70%左右是美元定价,人民币定价是0。第三个指标是储备货币,全球储备货币中65%是美元,人民币几乎为0。
这个课题告一段落,谢谢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