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同事,大家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的研究报告每次发布都是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今天也不例外,还有这么多站着听的朋友,我建议坐着的同志给他们一点掌声吧。刚才元春教授代表课题组做了非常好的报告,非常系统,也非常深刻。我读完这个报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但观点也不会完全一致。媒体经常开玩笑,十个经济学家有九种观点。不是经济学家愿意吵架,而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判断未来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经济学家一预测,上帝就发笑。但我希望元春的预测是最准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是按照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不断在演变的,通胀率在回落,经济增长是在高位的情况下逐季回落。在这个时点上我们来预期明年的经济增长情况,我觉得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我想讲三点体会:
第一点明年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刚才元春代表课题组把各方面的因素都做了分析,我特别赞同的是明年影响我们宏观经济走势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大家可以看到,至少是过去的七八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龙头就是房子和汽车,带动了很多的产业。当他好的时候,当然是成也萧何,房地产在过去这么多年第一次面临重大调整的时候,可能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样也是重大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房地产的走势会怎么样?应该说过去这些年,在他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泡沫,我觉得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人用很多修饰,比如说部分大中城市房价过高等等,实际上无论用任何指标衡量,我个人认为都是存在泡沫的。在调控的情况下,我觉得必须要看到房地产既是一个商品,具有商品的所有属性,一上来微观经济学说价格下降,在增加。还有一些例外,比如说计分商品等,房地产同时还是一个投资品,在某种情况下变成投机品。他不遵循价格下降,需求上升的道理了,可能在一段时间里,中国老百姓经常说的,买涨不买落。当真正说房地产价格走势往下成为主流判断的时候,可能对房地产的需求,对房地产市场未来的投资都会有一些影响。
对房地产的投资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人说房地产低迷,需要刺激,它就调头往上,把泡沫进一步吹大,风险往后延。第二个可能性是房地产的价格总体保持稳定,通过刚才稻葵讲的,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来逐渐地消化其中的泡沫,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结果。第三种结果是持续的低迷,然后长时间的影响对房地产的需求,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还有可能是短期突然暴跌带来一系列的冲击。大家可以看到最理想的结果是第二种情况,但是恰恰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说,也是最难的。
刚才课题组列了很多的风险,我都赞同,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等等,我个人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是影响我们宏观经济最大的因素,恰恰也是我们调控最难的一件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明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当然还有外部的因素。
第二个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课题组提了三个目标,增长、控风险和调结构。我想强调的可能是要提质量。这既是一个微观层面,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含义。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保持这么快的增长,但是GDP的核算体系大家都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警察的支出,治理环境的支出,治安的支出都是要算在GDP里,有很多负面的东西。GDP一条路,挖个沟,填上再挖。从宏观层面来说,应该说我们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在宏观层面上,我们的很多楼,比如说西方的建筑有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寿命,建设部说我们的楼有23年的平均寿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既有微观的质量不好,也有宏观的。微观的质量不好,我十几年前在人民大学上学,住在东风楼,我们同学拿手一拍墙就开始漏,那是微观的质量不好。但是我们看到的像媒体经常报道的沈阳的体育馆质量非常好,钢筋水泥,但是用了十几年就给炸了。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不是微观的质量不好,这是宏观的问题,是规划的问题,是长官意志的问题。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首先是一个宏观层的含义。在任何的情况下,不管什么结构下,都是需要去做的。
第二是微观层面的中国质量。中国从一个农业社会搞工业化,形成了中国制造。很多中国制造还停留在中国组装、中国加工,即便如此,大家讲未来升级的时候,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个目标是非常宏伟的。但不管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有一个非常基础的东西,是中国的质量。你从消费品来说,你用一个国产的和一个进口的,开始的时候质量都差不多,时间长一点差别就很大。我从很多质量调研,劳工成本上涨,很多的企业的设备来提高劳动力。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这有什么区别?是因为我们做不出来?我们都能做出来,所有进口设备的功能都能实现,一开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两年以后,我们自己设备生产的东西质量也不稳定,开始出问题、出故障。我们自己生产的设备便宜,但是寿命周期很短。总算下来国内的设备还是不合算,可能我两年一换,不断开新车。但是总体来看,中国产品、中国服务的质量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不管是说我们未来要去搞中国创造,中国创造出来的东西,如果不能有好的质量做基础,也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所以在微观层面上,我们会看到中国质量是未来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我相信在未来50年,中国在全球分工里能够立足的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国制造的基础是什么?是中国质量。我们现在走到什么地方,都能造。我前两天碰到一个老外,说非洲人都骂中国人,刚果人非常恨中国人,中国是他们最大的投资国家,制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他们恨中国人卖假货。在中国的市场上,消费者有鉴别能力,花多少钱买什么样的产品,质量什么样你心中有数。国外的消费者一开始难以甄别,可能花了300元买了30元质量的裤子,就说中国人卖假货。
总的来说,我们在经济快速科长的时候,你去跟企业也好,市场竞争压力不够的时候,你去讲质量,可能是一句空话。就像房地产市场,只要房子盖好了就有人买。但是需求萎缩,竞争激烈的时候,自然会有来自市场的压力逼迫着他提高质量,市场的压力是很根本的。但是要解决质量问题,又不仅仅完全靠市场来解决的,政府的监管也很重要。我在最近的调研中有一个体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素质。这些年高考扩招,劳动者的素质大幅度提升,这不是有好处吗?问题恰恰在这里。我到沿海几个地方调研,制造业的工人大部分是农民工,这些人因为这几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他有更多的选择。房价涨得太,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城市落户,已经没有了这种想法。第三还有我们户籍制度等,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我们制造业的工人快速流动,有一个企业和我说,7个月所有的工人都换了一遍了,一年换一遍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劳动力这么快速的流动,能积累下劳动和专业化技能吗?不能。再好的机器设备也要有相配套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如果没有劳动者的素质来支撑,“中国质量”就是一句空话。我们有太多的例子可举,但是今天没有时间展开了。
所以中国质量要想做,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从宏观上来说,要提高宏观的质量,要改革,比如说金融改革,把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我们的利率还在管制,导致刚才元春讲的,钱都流到哪里去了,劳动力市场需要改革,户籍制度需要改革。我们根本上来说,是要深化改革,但是改革还不完全够。现在大家说不是改革的好时候,形势好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改革,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说不是改革的好时候,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改革之不断地往后延。第二个观点我想强调提质量到了我们今天非常紧迫的目标了。
最后我们要牢牢地把握外部的机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大家看到了冲击,这是毫无疑问的。爆发之后危机的走势会怎么样的?经济学界有很多的争吵,有人说V型、有人说V型,有人说W型。后来美国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像打鸡血一样让美国经济很快地缓过来。但是很多年后,大家知道危机不会那么快过去。美国的拉瑞.萨默斯说,美国也面临着“失去的十年”,欧洲最大的暴风雨还没有到,形势可以说非常严峻,如果从外部需求的角度来看,对我们的冲击无疑是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层面,每一次这种全球性、区域性的危机,本身意味着很多的机遇。国家之间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是绝对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相对实力的竞争。对中国来说,这场危机带来的机遇,中国最具备把握和抓住机遇的条件。有一些聪明的企业可能已经在采取行动,但是我们还没有形成合力。对中国来说,我们一方面,在过去我们主要利用外部的市场,也就是出口,一旦外部形势不好,通过出口影响到我们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但是中国发展的目标又不完全是一个增长是第一位的。现在我们更多是结构的升级和提升我们的质量,对我们来说,我们除了需要利用别人的市场之外,我们还要利用国际的技术、品牌。这可能对我们的结构升级、质量的提升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当外部需求不好的时候,可能出口会受到冲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比如说对外投资,对外并购来更加低成本的获取外部的技术、国际品牌、渠道甚至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所以外部形势不管怎么变,形势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市场需求,形势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投资、进口来利用好提升我们质量和结构的机遇。
我就想大家汇报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