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高培勇
    大家早上好,刚才雷达教授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他的报告把我们引向了国际视野。可能是因为专业所限,我无法向宇燕那样对他的报告做出那么详细的点评,一会儿向阳和燕生还会做详细的点评。我只是想在他的主题基础上,就当前以及今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势做一些相关的分析。
    关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目前方方面面都倾向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或者后金融危机时期加以表示。不知各位想过没有,当我们用后金融危机时代或时期来标识当前经济危机形势的时候,实际上它向我们传递了两个信息,一个信息是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大致过去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二个信息向我们传递,现在经过了这次危机的洗礼之后,我们已经难以回到2008年以及之前的那样的状态。因为这期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化。刚才宇燕讲,中国的实力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和2008年以前有所不同,已经引起了世界各方的注意。在面对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的背景条件下,我们还得立足于当前来谋划未来。就这点而言,我觉得雷达教授的主题报告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第二点,从这次危机的进程和反危机的实践情况来看,我也觉得我们可能获知另外一个信息,那就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地位被大大提升。我记得在2008年危机刚爆发的时候,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大家这次危机所波及的范围以及持续时间的预期都远比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要严峻得多。应当说,我们基本上没有想到这次危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呈现出现在这样的变化。尽管我们现在说,目前中国经济的率先回升也好,整个世界经济已经出现回升的迹象也好,主要是归功于政策层面的拉动。但不管怎样讲,它确确实实,进程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为什么超出这样的预期?其实从G20首脑会议几次发布的公告和若干经济组织的评判和中国领导会议所传达信息都显示,中国的经济回升是靠政策的拉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难以完全摆脱大规模刺激措施的作用。当我们获知这些信息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宏观经济的作用在国际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运行当中,的确比危机之前更看好了。这样一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构成情况是怎样的?一般来讲,总是从一系列的政府的公共政策所构成,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清单。但是如果做一下层面上的分割,我们说打头阵的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分析来看,从这次危机呈现出的若干特点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比,在这次危机当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主攻手的角色,而货币政策是副攻手。这可以从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拿出的反危机的政策清单中得到证实。中国的反危机的政策清单,我们相对来讲是比较熟悉的,你可以看到,在若干方面的政策举措当中,一直都是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比如说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在打头阵,发挥主导作用。从世界各国拿出的反危机清单当中,大规模的经济扩张措施是主要的,依靠也是政府支出的扩张和政府税收的减少,两个方面的工作线索。所以,我还想在此点名一条。在所有的政府政策当中,当我们观察国际经济走势,当我们分析预测未来的中国经济走势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财政政策在其中的影响和作用。
    最近,我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对财政政策的作用的确是越来越看重了。我用八个字来阐述他的作用,前四个字是覆盖全部。覆盖的是什么?是所有政府的公共政策,不管是反危机时期的还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政策,任何政府的公共政策的贯彻与执行,首先要依托于财政资金的铺垫。大家可以分析任何两种公共政策可能有交叉,但是难以找到像财政政策这样的政策贯穿于所有的政府的公共政策当中。后四个字是牵动全部,讲的是财政政策和整个经济社会活动层面的关系。虽然不能讲财政政策贯穿于经济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和环节。但是应当说从总体上讲,很多或者大部分的经济社会活动的层面都受到财政政策的牵动和牵引。所以,我想在分析今后一段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的时候,财政政策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这在反危机时期,我们可以得到验证。我想在未来的关于处理若干新的经济难题的时候,我们也会得到相应的验证。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在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财政税收政策未来的走势和调整是怎样的。大的调子已经定了,就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质内容是相当复杂和丰富的。如果,一个一个的去做比较细的分析,比如说把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所推出的一系列有关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的政策做逐一的剖析,不仅颇费心力,而且也不是特别必要。我觉得有几件事情可以看得清楚。当我们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有几个方面的理解。第一照搬过去已经推出的增值减税措施,叫积极。因为要延续过去的扩张势头。第二在原来已经推出的增值减税基础上,做相应的减法,哪怕减掉90%以上,也叫扩张。第三在原有的基础上,既做减法,同时又做相应的加法,也叫扩张。所以,在积极二字的层面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可能不同的情形。在今天,我们能不能引出一些大致的框架,让我们能够看得更清晰一点。我觉得大致可以做三个层面的分析,一个层面是过去将近2年的反危机实践当中,凡是立足于原有的或既有的改革方案的增值减税的举措,不用怀疑,是不管经济风云如何变化,都是要继续实施下去的。第二个层面,着眼于反危机的需要,而拿出减税增值的措施,这是属于应对危机的临时措施或权宜之计,也不用怀疑他。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他们肯定是要终止,要退出历史舞台的。第三个层面,立足于新情况、新形势而有针对性的拿出新的增值减税的措施,我觉得我们当前应当关注的主要是后面这一层面的东西。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想说一个大概。比如就第一层面而言,立足于既有的改革方案而推出的增值减税的措施。从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有了关于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方案,其中包括财政税收制度的调整方案,这是基于长远而设计安排的。只不过其中有些改革的举措带有增支减税而带有扩张的倾向,只不过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恰好需要采取这样的增支减税措施,恰好我们的改革方案中已经设计有这样的增支减税措施,两者在时间上巧合,所以就推动了这增支减税措施的实施。几个现成的例子,比如说增值税的改革,这是从1994年就开始谋划的税收制度的改革。增值税的转型改革说到底,最重要的体现是企业计算缴纳增值税的计税基数得以缩小,本身就是一个减税措施。恰好在08年遇到金融危机的袭扰,恰好我们需要减税的措施,所以从09年项措施就得以启动了。不用怀疑,不管经济形势出现如何的变化,类似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措施肯定是要长期实施下去的。
    比如第二个层面,着眼反危机的需要而提出的增支减税的措施,比如大家提到的出口退税。从08年到09年,基于反危机的需要,扩大出口的需要,政府已经连续7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的规模,09年总规模达到了6400多亿,相当于什么样的比重呢?有多大的分量呢?大家知道,尽管这些年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09年中央财政的支出总额是15000亿,而7.5%是由中央财政负担的。我想大家可以从中体会到出口退税对于财政的冲击力度以及当连续7次提高出口退税的时候,决策层所付出的努力。类似于这样的政策,我以为必然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相应的做出调整。
    比如二手房税收交易,大家已经看到了,尽管在2009年末的时候有种种猜测,这样的政策会不会延续到2010年,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反危机的临时举措和权宜之计的话,不用怀疑,只要房事转好,经济出现回升的现象,也是要逐步退出的。其实从今年1月1日开始,二手房交易的低税收政策已经停止。
    中央政府拿出的1.18万亿的分配方案2010年是5885亿,07年调增了163个亿。为了严格守住1.18万亿的规模,2010年相应的从5885亿当中调减了163亿,规定在了5722亿的公共投资。5722亿还有一个专门的规定,只能用于原来投资项目的续建和收尾,不能用于新开的项目。这表明,中央的投资政策事实上也在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收敛,它本身就是立足于反危机的需要而拿出的权宜之计和临时性的举措。
    伴随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我的判断是新增投资要持续的消减,最终为零。
    第三个层面,伴随新情况新形势而推出的新的增支减税的政策安排,这是我们要着力去谋划去分析的。现在看到的一些情形,实际上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些信息。比如说基于节能减排的需要,必然要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手段。而这些新的正则手段当中,其中主要的部分恐怕还和财政税收的增支减税措施直接相关。既然已经向国际社会做出了承诺,就要动用各方面的政策手段去推动他,实践它。能够拿出怎样的政策手段?我们看到的一个是资源税的改革的启动,这次资源税改革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改革,和原有的资源税的机制和基础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我们把它视作一种类似于新税的开启。在今天,资源税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很可能在2010年开始实施。比如说,燃油税费的改革,很多人以为中国的燃油税费改革已经完成,因为2009年1月1日已经把养路费等6费停征,同时适当调增了消费税中成品油的税费。但是截止目前只是走完了一半地路程。我们要通过燃油税费改革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原有的目标,从98年开始立项的。来实现规范政府机制和行为的目的,不让政府通过公路这个环节乱收费。另外一个目标是通过燃油税费的调整达到限制汽油消费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第二个目标应该说和第一个目标相比,对于目前来讲更为重要。不过,基于顺利推行燃油税费改革的需要,2008年在设计这个改革方案的时候,确定了一个原则,保障消费者的税费负担,不至因改革而调增,所以2009年1月1日开始做的一件事情是把养路费等6费的收费负担做了统计测度之后,在保持税费不变的前提下,转入到现行的消费税成品油当中。所以,没有能够来得及,没有能够一下子实现节能减排后一个政策补偿。在当前的形势,这样的改革还应当着手逐步的提上议事日程,就是让人们在消费汽油的时候多负担一些税收,从而减少汽油的消费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否则,我们凭什么在2010年实现比2005年减少40%到45%的承诺。
    再比如,调节收入分配的需要。从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可以看到,委员和代表对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形式非常关注。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甚至贫富差距。我们靠什么?靠规范一次分配的制度规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二此分配,政府的再分配手段的实施也是必要的。当大家关注二次分配环节的时候,同时要关注政府拿什么去调节贫富收入分配的差距。大家关注房价,希望政府遏制房价,同时关注政府拿什么去遏制房价?我们发现政府面对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几乎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手段去操作。指望税收去调节,但是能够起调节作用的个人所得税在整个收入比重当中,08年是6.4%,09年是9%,而且这样的税制是分类所得税的格局,这是不适于调节人与人的分配差距的。所以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改革在2010年一定会摆在非常紧迫的位置上。比如说物业税的改革,当物业税不被人们寄托所谓控制房价,给地方政府提供主体税种寄托之后,主要的作用就是调节差距。这是财产税,本身就是调节贫富差距的载体。2010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对于物业税的开征恐怕也要采取加快步伐的理念去安排它,去推进它。
    再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家已经看到,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任重平的评论文章,你读起来可以获得很多新的信息。比如,把经济体制转型、转轨、发展的转变放在同样的层面上相提并论,比如把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会把中国裹挟其中,归纳为经济发展方式不相协调。看起来,在今后一段时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个时代主题。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给中国的财政收入政策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举个很突出的迫在眉睫的例子,在增值税转型改革之前,因为增值税的征收,专业的要求太高了,是分作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分别征收的,对于小的工商业采取的是产品销售的全值×综合征收办法来征税的。原来适用的税率是5%到7%,转型之后,因为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增税的税负一律调减到3%。大家知道,目前中国整个商品和服务流转税的征收分成两块,一个是征收增值税,另外一个是征收营业税,服务业现在是5%,当你的规模不是很大,从事工商经营的时候,负担的税负是3%,而你从事服务业的经营,负担的税负就是5%。这样一种不均衡的税负的安排格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由税制所导致的产业发展的布局就有欠合理性。所以,它也对中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下一步改革提出了下一步的要求,而且是迫在眉睫的要求。这些问题,我以为我们是应当关注的,而且是我们以此分析观察未来一段时间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的线索。
    我特别赞赏今天林岗副校长讲过的一段话。作为经济学院的学生和研究者,我们应该更关注为自己国家,能够为今天这个世界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而不必拘泥于那些形式上的套路或文章。说这些话的意思是要和大家以此共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