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李稻葵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每次来到人民大学参加宏观形势的讨论会,每次都给我很大的震撼,这次尤其突出。我每次来人大参加这种会议,我感到震撼和差距感,我是来自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经济学科是小弟弟,你们是老大哥,确实是这样,我数了一下这个报告里面18个人,18个罗汉,18个大将,在一块做这么一个报告,清华做不到,清华能做到搞18个教授搞一个核能反应堆的攻关,但是搞经济学还没这个能力,所以每次来我都感到非常震撼,尤其是同学们,两个多小时了,仍然站在后面,没有几个退场的,反而人数在增加,这的确是经济学的沉淀和功力反映所在,值得我们清华大学学习,确实是如此。

    这个报告里面确实有很多的亮点,不仅是把学术的功底、基础的工作、文献的搜索、方法论方面的运用都非常地成熟,很多结论我是高度赞同,很多观点的确是不谋而合,尤其是一些预测的数据,和我们10月16号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不谋而合,我们预测明年GDP是9.5%左右,你们预测是9.6%,我们预测明年CPI是3%左右,这么一个报告我很难再提出具体的建议,我想换一个角度对这个报告做一点补充。

    谈宏观经济形势的报告里面镜头拉远一点,我们看一下今天经济所处的时代,有什么样时代性基本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呢?在我看来,我们处在非常特殊的时代,用美国《新闻周刊》主编法理德.扎卡利亚的话来讲,我们处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后美国时代,如果说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前苏联体系和东欧体系崩溃之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权,进入了长达20年美国时代,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后美国时代,后美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双轨制。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在进入非常长的“疗伤”的过程,金融危机是一个创伤,创伤的血虽然已经止住了,但是创伤带来的痛苦在不断地推进和显现,这是美国和发达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了战略性的结构调整时期,从美国方面来看,疗伤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底线是什么呢?就是要防止进入日本式长达20年的通缩时代、通缩时期。

    上个星期新加坡参加亚洲投资论坛,论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表了一个重要的讲话,我现在已经不需要竞选任何政府的职位,我可以我讲实话,日本经济在1985年多么充满活力,日本的政府当时团结一心,运作能力非常强,日本的技术在很多方面在全球是领先,日本的企业在很多方面竞争力远远超过其他的发达国家,老百姓信心满满,通过20年的通缩,日本的民心涣散,日本的运营能力下降,金融体系仍然不能够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前景这样的情况让人痛心。美国人在今天这个时代,无论如何不能让美国经济步入20年日本式的衰退期、通缩时期,如果是那样的话,对美国经济、对美国时候和国际格局后果是不堪设想,我们就是要扩大货币的发行,就是搞第二轮第三次量化宽松,美国人不仅仅是靠阴谋,李局长那个话我同意,美国人有阴谋,通过量化宽松躲债,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玩的是阳某,说得很明白,我就是要扩大货币发行,宁肯制造通货膨胀,在所不惜,不能进入日本筛推,那样发生,对美国而言恶化,正确理解美国量化宽松主要意图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法国的量化宽松对中国并不是坏事,在一星期前结束20国首脑金融峰会上,正是因为有了量化宽松政策出台,使得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下降为次要的问题,参加会议的18国都针对美国一个国家指责它,矛盾转移了,焦点转移了,为什么不是好事呢?我个人认为,恐怕是一件好事,正是因为美国人离经叛道,离开传统经济学教科书的说法,在应对金融崩溃之后又进行量化宽松,我们也可以讲,你指责人民币的政策是不符合教科书和经济学,你也不符合,正是因为搞量化宽松,我们要搞资本管制,我们要搞对冲机制,我们是帮助美国,把热钱挡在中国境外,让热钱回到美国,咱们是共同的利益,这个话好讲了,量化宽松的政策不是坏事,关键看我们怎么样应对,不仅是看我们怎么样应对,而且看我们怎么样在国际上说理,这是发达国家的基本情况。
    我估计欧洲在不久的将来,一两个星期至少一个月之内还会出现一些动荡,爱尔兰这场主权债务危机在近期内会恶化,这个恶化也符合欧洲的利益,因为欧洲老大不是法国、意大利,更不是英国,英国是一个岛国,欧洲的老大是德国,德国人现在是欧洲经济的一枝独秀,德国银行持有最大的边缘国家、外围国家希腊、葡萄牙的债务,德国人一定会出手整顿小兄弟,让他们的经济体制出现一定的改革,已经确定了这么一个机制,叫做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而且已经为此筹款,IFM和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已经签订了协议,一旦任何一个国家出问题,他们将携手援助,不仅是援助,更重要的是德国人要联手IFM对这些国家提出条件,提出A、B、X、Y的条件进行改革,欧元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振荡期,有所下降,经过德国人的整顿,可能会恢复,这是世界格局的一部分,这是发达国家会进入长期长达十年“疗伤期”,在这个期间之内,欧元、美元也好,国际地位肯定会下降,其他的与此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也会下降。

    反过来讲中国,我的判断和这个报告的确是不谋而合,我们已经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周期,我们已经进入了内需上升的周期,我特别高兴看到报告里几个说法,一个说法,消费对增长的贡献今年已经成为老大,55%,我特别同意,而且报告里还讲到,今年贸易顺差将从去年1900亿美元降到预测1841亿,我的预测是180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数字表明今年贸易顺差已经从金融危机前的占GDP7.9%降到3.5%左右,巨大的下降,这个下降在国际上应该说啊,报告里也应该再讲,我建议加这么一个百分比,不要谈绝对数,加百分比,而且和金融危机前进行比较,在国际上讲。国际上不是让我升值吗,目的何在?促进全球再平衡,促进贸易顺差下降,促进美国贸易逆差的下降,我们已经做到了,3.5%,已经超过了20国集团首脑们所商定,最后没有达成协议4%的指标,作为一个技术补充,它的4%包括投资收益的,我们叫经常帐户,这个很容易讲清楚,中国经济关键要降低贸易顺差,而不是经常帐户的余额,因为经常帐户的余额还包括两万五千亿美元在境外投资所获得的回报,那个不算,哪个对世界经济而言是一个平衡作用、稳定作用,而不是非稳定作用。

    贸易顺差是核心,我们已经降了,所以在我看来,不出三年的时间,我们完全有可能在狭义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做出显著的进展和成绩,这件事情要反复和外国人讲,和洋人们讲,我一出国就跟别人讲,一碰到外国人就跟外国人讲,讲这个话的人太少,经常要讲,这个道理讲清楚之后,汇率问题就下降为相对而言比较次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讲清楚之后,中国人在世界经济当中的贡献不就讲清楚了吗,道义层面占领了制高点,美国人现在的贸易顺差仍然是4%,危机前是6%,仍然是很高的,谁再创造贸易不平衡呢?不是我们中国,而是美国,这件事情要反复讲,这是报告的亮点。

    下面我想针对两个具体的问题做一点补充,一是物价问题,二是房地产问题。

    物价问题在我看来需要非常明确讲清楚,为什么物价上涨,基本的机制何在?我知道报告里写了7、8个机制,辜主任讲了很多的理由,在我看来,政策分析可能需要抓主要矛盾,应对的办法是多方位的,但是把主要的问题讲清楚,主要问题在我看来,仍然是成本推动型的、结构型的通胀压力,而不是需求拉动型的,什么意思呢?我们学过经济学,通胀有两个机制,一个机制是通常机制是说,货币发多了,财政扩张过快,老百姓的需求增加,供给跟不上,于是全面价格上涨,这是总需求过快所拉动的通胀的机制和现象。

    另外一个机制是什么呢?成本太高了,因此企业抗不住,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把成本上升压力转嫁给消费者,这是成本推动型的。在我看来脑子里应该非常明确,中国经济基本态势是什么呢?还是在主要的部门,绝大部门生产能力充足甚至于过剩,和八十年代中和九十年代初物价上涨的机制完全不一样,基本态势还是内需不足,还是生产能力过剩,还是大量制造业生产能力存在那里,即便不存在,只要一出现短缺,马上会有大量的资金和企业家投资,这是基本的格局,我觉得不应该有什么争议。如果同意这个分析的话,我们应该看到,今天的物价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的,劳动用工成本推动,背后的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路易斯拐点基本上来到,这是大好事,对宏观经济而言,同时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第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第三环保和节能减碳要求提高,从而使得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这也是必须的。这三件事情是构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产品也是一样,农产品价格为什么上涨?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民不愿意种地了,劳动力相对过剩,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在提高,加上短期天气因素,这是主要的机制。

    一个辅助的机制是资金流动性充足,高达十万亿美元,世界第一,我们的货币存量世界第一,这么大的流动性,在短期内可以钻空子,钻得空子是什么呢?大蒜、生姜,这些产品的特点报告里分析得很清楚,都是相对而言数量存量比较少的,相对而言在现货市场上可以进行一些短期囤积的,可以囤一年吗?短期的运作有资金,基本的供给需求导致囤积的行为不可能长期的实行,于是乎出现了轮转性的现象,从大蒜转到生姜,从生姜转到籽棉。基本的情况可以看清楚,同意基本分析的话,价格上涨基本的动力是成本上升,我们的政策比较好讨论了,我们的政策应该是全方位的,主要在供给方下功夫,主要是财政政策下功夫,多减一点税,针对某些部门多给一点补贴,让生产能力短期不足的农产品或者蔬菜增加供给,同时适当控制一点囤积、投资的行为,这样的话价格就有所缓解。这个话有一点争议,同时适当的在坚持可控的、自主的基础之上,进行放大汇率波动的区间,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前提是可控的,不是别人给我们压力,而是为了中国经济调整的需要,可控的、渐进式的,通过这个方式化解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这个东西也是一个成本推动型的。通过若干政策组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总之,价格上涨不能简单和80年代、90年代的情况相类似。

    关于房地产。房地产报告里强调,明年可能出现20%价格的下降,我注意到了,这可能是这个报告的亮点,不管是亮点还是暗点,都无所谓,是引起关注的一点。我倒觉得,这种可能性不见得非常大,因为今天房地产问题是深刻的体制的问题,不是简单一两个政策出台调整就能够调整下去的。另外,如果从社会层面上来讲,如果房地产的价格真出现了20%的下调,我想社会民众的心态、舆论都会出现巨幅的转向,那个时候对政策制定者和政策界都形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前景是比较小的。我想最有可能的,房地产发展前景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或者一年不到的时间,半年左右的时间出现房地产价格增速下降到和CPI或者和GDP缩减指数基本同步的水平,基本上达到了房地产调控的目标,关键之关键,房地产的问题不是一个价格问题,而是机制问题,中国发展进一步产业升级,城市化必须依赖于新型房地产的发展模式,这一点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国外的经验,尤其是华人社会现代市场经济的经验,包括新加坡的经验,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未来房地产健康发展,有赖于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相互配合新型房地产的市场机制,而不是今天这样子,表面上看是自由的房地产市场,但是根基却是畸形的根基,包括政府的土地出让政策,包括高幅流动性,高存量流动性和老百姓长期形成的对房子偏好,收藏的偏好,表面上自由的房地产市场会带来种种的扭曲。总的说来还是一句话,每次对我来人民大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未来,可以向人民大学同行们交流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