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泰
谢谢主持人的介绍,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人大校友会的研究报告的发布,刚才听了报告以后,我自己感觉人大宏观经济报告确实有水平,非常全面、深刻分析了政策的效应,未来的内需消费等状态以及出口状况货币政策等等方面未来的经济指标做出全面的预测。我本人所在的机构以及我个人对于人大的预测方法和结论都非常的认同,但是,在过去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也在看方方面面的报告,由中央决策部门的政策也有外资投行的报告也有方方面面市场机构的预测,我感觉并不像今天这么的统一,有的机构非常的乐观,说中国的经济是V型,有的说是U型,有的说是W型,去年我们银河自己的报告说是L型的,刚才毛振华教授比我们更悲观,说不要轻言探底,说这样经济下滑现在还要3-5年的运行,所以大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差异还是非常大。
为了准确预测,我们面对同样一个研究对象,大家的研究数据都差不多,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就是我们背后的研究方法不同,从需求角度来研究的学者,他们都比较注重短期,都相对乐观,比较看重供给,财富真实力量的都比较悲观。最乐观的就是货币派,北大一个知名教授,在08年上半年,国务院研究室开会的时候,中央领导问他,你是不是认为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防通胀?他说不是防通胀,防通胀是我们唯一的任务,当时他的语言影响非常大。去年又非常悲观,今年3月份在央行货币政策咨询会的时候,我们一块参加讨论,他说现在还不是通缩?将来到-10%的时候才是通缩吗?最近他又说上半年的GDP增长是10%,明年会到13%,我说货币派波动比 需求还大、从需求、供给等角度去分析都是有道理的,比如美国经济这一轮的复苏,或者是见底,或者是股市的反弹为例,实际上需求方面的指标还没有见底,只不过从实体经济里面去库存化的指标阶段性的结束,其他指数都没有出现回复的迹象,变化最大的就是货币方面,去杠杆化已经结束。所以货币的变化,尤其是在G20峰会以后,给全球经济都带来很大的信心,我们对于美国经济复苏还是比较乐观的,3月份开始这一轮金融去杠杆化基本结束了美国经济进一步的恶化,但是真正的复苏就在下半年,08年年底美国经济就已经触底,但是只要需求一恢复美国经济明年或者是后年就会恢复20%,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供给角度分析长期的趋势。刚才王一鸣教授的点评里面已经谈到类似的分析方法。我在08年2月份的时候,我自己发表的宏观报告,在这个报告里面我提到,美国的经济不仅仅是对过去5年的结束,更是对过去20年周期的结束,20年的结束是从里根长期财富的衰竭,至少有5个发动机同时熄火,第一个是里根政府时代开始的美元全球扩张的模式,那个时候贸易赤字,财政赤字,一直到次贷危机发挥到极致,让全球人出钱给美国人买房,用美元、美国资本市场支持美国发展这个阶段结束了。当时自由化的思想,把很多以前政府垄断经营的一些行业让民营企业大规模的进入,自由化的力量,在次贷危机华尔街也走向了底端。最后就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比如互联网或者是信息产业,实际上所谓互联网,也是在里根时代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克林顿时代进一步的产业化,推动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20年的发展,本来在2001年就要结束了,但是推动衍生品的市场,从供给方面,他找不到新的资源动力,技术动力等等所以它就熄火了,所以我们认为美国是一个L型增长,见底之后长期不动。
对于中国经济我们的看法,也是沿着同样的逻辑来看,这轮启动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是什么?银河证券是国内最早判断经济触底的机构之一,我们在2月份就说中国经济触底回升发力,我们的策略报告叫做经济触底,资产泡沫与通货缩并存,这个触底并不是自然的触底,如果没有一季度4.58亿信贷的贷款和财政投资,那么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有没有可能达到6.1%?可能达不到,如果那样的话,今年一季度中国今年真实一季度经济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差的,说明中国经济确实触底了,但是不是一个自然触底,经济自主复苏的力量其实很弱,为什么我们对于中期的判断乐观呢?主要就是看投资和房地产,去年最早看减低,L型增长,到目前为止还是正确的,而下一步我们认为是U型,在人大报告里面我们看到相似的分析,一季度里面有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数据,在6.1%的GDP里面,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披露,投资的贡献度只有2%,当时看了以后非常的吃惊,为什么往年在11%、12%增长的时候,当时对GDP的贡献就是5%、6%,而为什么今年持续的增加而贡献度只有2%,这就是跟去库存化相关,当然也不是完全去库存化的关系。对于新增土地构建都不形成,一个项目开工,投资5个亿,有可能短期形成流动资金,形成存货,也有可能是在建项目,或者是GDP最终产值,有的进入新增资本,有的不进入,固定资产投资是20%、30%,但是资本形成只有1%多,尤其是为二季度、三季度GDP贡献埋下伏笔,资本形成速度加快,相信投资对于GDP的拉动会极大的提高。
第二是房地产,3月份的时候还有人怀疑是小阳春还是什么,一季度奇怪的是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长20%,但是竣工面积、开工面积,新开工土地构建方面都是负的,一方面销售非常的好,销售速度极快。二季度已经有5%的增长。在这两个轮子的拉动下,下一步的GDP增长会到8%-9%之间,由于全年GDP分布一季度二季度少,三四季度数字大,只要下半年GD增长在8%、9%,所以全年保8还是有可能的。
那为什么我们又对长期是悲观呢?中国到目前为止,为什么认为L型,2011年以后4万亿投完信贷也结束,GDP还是6-7%,连续十年就不错了,为什么这么悲观,从供给方面来看,从财富增长动态来看,中国现在正在面临最关键的转换期,GDP达到3千美金以后,拉美国家曾经出现墨西哥、阿根廷、马来西亚60、70年代就达到这个水平,但是3、4年过去还在这个中间增长,而中国在去年08年第一次达到3千美金,我们到底会像香港、新加坡等国家一样冲上去,还是会长期趴在这儿。我们回忆一下80年代,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的动力是什么?还是人口、土地。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熟以后,在国有企业民营化或者是进一步很难有重大的突破,那么制度所能提供的财富增长动力还有多大?要打一个问号。我们财富增长第二个阶段增长的动力,过去我们的增长动力就是技术、劳动、土地、资本、资源的投入,那这些能不能持续?我们非常期待跟美国去谈技术转让,但是他们未必能同意,这个东西既不利于他们的复苏也不利于我们的复苏。我们的铁矿石、石油等都跟不上,虽然有很大的空间,但是速率正在放缓。我们把劳动每个农民劳动人口人均GDP和非劳动人口的GDP做一个比较,一个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他对GDP贡献就增长5倍甚至更多,如果这个速度慢下来你的GDP就慢下来。还有土地,某一年GDP毛算,就光土地转移带来的GDP增长就是4万亿,如果现在国家要守18亿的沿线,你的GDP增长就会下来,这个东西是不是真实财富我们先不考虑。希望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再回到10%、12%,单季达到13%是不可能了,保8%最多是两年,这在里面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的矛盾,拉美国家遇到社会收入陷井的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中国都有,只不过没有那么的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支付的经济成本会一年比一年多,我相信中国能够跨国这个阶段,会到高收入国家阶段,但是不要期待货币一多,经济就会上去,需求一恢复就会回到10%、12%的增长,那个时代永久的过去了。
下面我讲一下金融收缩与膨胀,另外就是通胀的问题。刚才在外面跟复旦管院的李博士在探讨,什么使货币通缩,到底是央行还是商行银行在发挥主要的因素?如今货币创造已经不是央行的专利,它就像人民的法律、道德一样自由的发挥,就像这一轮里面,中国货币火各个扩张和美国有什么不同?美国的央行拼命注入货币,但是M2的增长是个位数,中国的央行没有发基础货币,但是我们达到20%,到底谁在制造货币?央行确实可以通过基础货币去调节,但是你在上海华联卡里面,一方面放了几千万的华联卡,已经收到现金了,已经在流通了。商行银行信贷,我跟李振宁发生信贷关系,就可以创造货币,这个过程已经远远超出央行所能调控的范畴。未来美国的货币一旦杠杆化开始,他会扩张非常的快,这就是索罗斯讲过的一句话,“信贷是当今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源泉”。我觉得这句话讲的非常经典,所以未来世界也好,到底有没有通胀的可能,有没有资产泡沫的可能也是我们很多人关心的,我个人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中国是一个产能过剩的阶段,这个阶段与90年代中国的短缺经济有本质的不同,什么叫做短缺经济?制造业不足,粮食都不够,一旦形成通货膨胀,老百姓囤积各种东西,企业囤积钢铁什么东西,现在不一样了,粮食稳住,石油稍微上涨,下游的产品是过渡竞争也传导不上来,所以对于中国、土耳其等这样的产能过剩的国家不要担心通胀的问题,如果货币流通过多,会产生资产泡沫,比如房市会上涨,股市会上涨,因为我们是做预测的,所以对于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不用太悲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