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王一鸣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人民大学报告的发布。今天讨论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未来得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否持续。事实上,经过30年的高增长,可以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标志。中国的过去的增长模式、增长路径可能都会发生变化,因为外部环境变了,因为我们内生的条件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讨论未来,刚才报告讨论了很多。讨论未来,首先要把过去30年的支撑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理清楚,他们做了五个方面的梳理,我觉得基本框架都是认同的。
    我们再看一下过去30年,是中国发展、中国的模式逐步形成的30年,如果中国模式里最最光辉的一点,我想还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说现在中国模式越来越有吸引力,大家在讨论中国模式的话,最值得赞誉的还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高速增长超过了国际上任何一个或者说最乐观的机构的预期。包括世界银行,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包括很多的国际机构,他们最乐观的预期,现在回头来看,我们都超过了。比如世界银行,中国2020的报告,它预期的中国的01年到10年的增长率大概在6.9%,那个报告预期的。我们01年到08年的平均增长率是10.2%,这是按照统计局的数据公布的。可以说中国的高速增长也超过了国内大多数学者的预期。
    特别值得一提的,本世纪以来的这8年。如果说过去30年是高速增长期,本世纪以来的8年是很有意思的增长质量是比较好的比较稳定的繁荣期。这8年,应该说中国平均增长率,我们一般预测增长率随着存量的增大,增长量会递减。报告中也说,到2020年,2035年,一般都是增长递减。我们这8年,平均增长率没有递减反而上升了,什么原因?但是要看人民大学的模型分析,他认为现在很多的学者,用这个模型做分析,都觉得这种质量是下降的,因为TFP下降了。市场化程度下降了,国有比重提高了,都是对这八年,用模型来分析,资本贡献率提高了,资本相对于劳动者的地位提升了,用标准模型来分析,都认为这八年是持一种认为是相对过去90年代是国有化的要素。为什么从另外一个视觉来评价,这一段是中国经济增长最稳定的时期,增长也是相对最好的时期,我是提问题,我是从一个侧面去评论,还需要一个值得去关注。我们有很多东西,没有去梳理它,我觉得还需要去研究。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年,中国的增长模式,我觉得具有东亚国家模式的一般特征。东亚模式人口多,都有人口红利,因为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转移,所以世行关于东亚模式讨论的因素,对中国来说都存在。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讨论中国特有的东西是什么,我们老说中国特色,用一般的增长模型去解释,可能不完全解释清楚。我很想知道什么是中国特色,如果都用通用模型去解释,那就不叫特色。
    中国的特色是什么?我提两个方面,中国的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这种发展进程,这是中国特色,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我在国外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有个中国学生去结婚,请市长去主持婚礼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市长就欣然答应了,邀请他到市政厅去。在中国,你找市长都找不到,忙得五脚朝天,高度的参与经济活动。我在地方挂过职,叫5+2、白加黑。我们现在说,政府参与度高了,可能效率降低了。反过来,如果政府彻底退出经济活动,会怎样?以前指责我们的东西,包括西方人和国内指责的东西,现在中国经济模式越来越吸引了,大家都唱赞歌了。这个很有意思,用一般模型解释不了其特有的东西。
    未来中国高速增长的因素还会不会存在?我说了肯定会变化,但是我们说不要完全到对立面,我很同意人民大学的分析报告。比如我们讨论,储蓄率的问题,说中国储蓄率高了,所以中国经济失衡,根源是什么?事实上中国的高储蓄率为中国过去30年的高增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储蓄率会不会下来?我觉得你要人为的去调整,也是非常难的。当然,我们可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我们可以去通过一些措施提高消费率,但是要政府人为的去做,也是非常难的。我们十五规划就提出过消费率的目标,50%没有实现。
    储蓄率实际上也会发生变化的,报告里提出,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以后,老龄化水平提高以后,储蓄率有一个自然的变化过程,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是真实储蓄率下来了,你又会是另外一个困惑了。所以,不要把中国以前保持高增长的因素全部否定掉。
    第二是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我们说由于中国劳动力的供大于求,这种长期的劳动力低成本约束了消费率的提升,为什么消费率上不去?很重要的就是这个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个基本约束条件,劳动力供大于求。第二劳动力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两个条件下,怎么有效的提升劳动力的收入?这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政府又不能硬性的规定企业。但正是由于这种低成本,而且我们的劳动力有一个区域间的差异,可以接续,把时间拉长了,包括很多因素,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有差异,这些优势都对中国参与全球竞争,过去30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再一个需要说的劳动力一方面数量很大,一方面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也在提高,这一点以前认识不够,外力效应大大提升了。今年我们毕业613万大学生,什么概念?芬兰的总人口才580万,我们一年毕业就是一个芬兰及我们怕谁啊?我们的人力资本又是积累水平很快的,这个因素一方面我们劳动力价格低,一方面人力资本水平在提高,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这些东西,我觉得未来还会起作用,不可能全部的去否定掉。
    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我们的增长模式肯定要转型。中国的增长模式讨论了很多,我觉得有两个基本特征,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表现明显的,一个是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消费的贡献低,对出口的依赖,某种程度上是对投资依赖的必然的结果。投资大变成了产能,所以老外说起中国人,说中国人就像一个大厨师,不断的炒菜,越来越多,自己又吃不下,就逼着老外吃,因为我们成本低。现在老外生病了,老外也吃不下了,这个问题就来了。第二个基本特征对低成本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包括资源,高强度的投入依赖,我们的高增长对投入依赖比较高,我们都转化为资本的贡献,对这种资源的依赖,为了我们很难再依靠这种模式走下去,我们可不可以走?还可以走,但是结果是什么?空间越来越小,路子越都越窄,还能不能走?还能走。今后肯定这种增长模式是要转型的,二个条件,一个是人口的老龄化,储蓄率下来,投资率就上不去。这个约束条件肯定会起作用。第二资源环境的约束,肯定会起很大作用,12月就要开哥本哈根会议。现在美国都不谈人权问题,先谈气候变化问题。你要承诺减排指标,我们一般的目标是减排强度,但是很多国家提的是绝对的减排指标,我们能做吗?这是一个很强的约束,不变也得变,你再扩一年增长2亿煤炭的消费,这种模式是走不下去的。既有不变的,也有变的,在变中求不变,在不变中求变,这就是我们的平衡术,这是人民大学的平衡术。
    当然我们,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去把握。第一我们要提高消费率,当满我们说这个事很难,要有所作为;第二还是要着力去提升我们的人力资本优势和创新能力,中国13亿人,一旦人力资本优势形成了,谁都打不垮。我们教育水平上去了,当然这种应试教育改变,人力资源优势一旦上去了,这是最大的优势。所以这两个是未来需要去关注的。
    最后,我提五条路径,第一条是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扩大内需的路径;第二以突破资源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和发展生产型服务为重点的转移申请路径,我们的工业化基本特征,我们就管工厂里面的事,我们是工厂模式,工厂出门了,物流、营销网络、供应链、品牌我们没有了,都被西方捏着。上一个研发、设计、标准我们没有,产业的转型设计是什么?就是拿一个算一个,我们的附加值才会提升;第三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路径;第四以理顺资源价格和产权制度为重点的低炭发展的路径;第五以转换政府职能和深化改革为重点的改革的路径。这五个路径对未来依然很重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