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任志强 研究员
    前面讲的人都是经济学家,我不是,我讲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家对宏观经济未来的感受。前面所有的分析都是用经济数据来做分析,但是我作为一个企业家我的感受就是中国的任何一次进步或者经济增长都来自于制度的进步。
   过去的20年让中国经济取得了一个高速发展。第一次高速发展是土地承包制,土地承包制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第二次高速发展是92年的南巡讲话,南巡讲话让农民可以成为工人,可以进城,近十年我们看到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因为国进民退,当国进民退的时候,我们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衰退,当大家会说为什么国进民退十年以后经济还在增长?取之于两个,第一个是大公司,中国进入世界经济成为一个外来的引发因素。第二个是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及其引发的高速城镇化成为第二个红利。
    1994年到2002年的经济下滑了,到重新回升用了八年时间,这一次我们是用了四年时间,如果按照上一次的方法,可能还有两到三年继续下滑。所以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说当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的时候,市场经济结构是可以自我调整的,但是为什么中国靠自我调整调整不了?我们现在老说经济结构调整说多少年了,说了很多年为什么调整不过来?你要指望说靠市场经济中去调整也不行,所以依靠国有和政府行为的投资拉动,遇到瓶颈了,你再靠这个能拉动吗?刚才秘书长说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投资,对,中国还很弱,需要投资的地方还很多,钱从哪儿来?再靠政府去借债吗?
    从世界发展的情况看,60年代我们算是9亿人,但是千万级以上的人口城市只有四个,亚洲一个都没有。到了现在我们接近70亿人,千万级以上的人口城市有28个,亚洲有16个,中国有6个。但是如果按照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来看,中国最少得有20个以上的千万级以上的人口。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最少还有四亿到五亿人要解决城镇化的问题,解决不了。因为土地制度问题和户籍制度问题导致中国在结构上很难进行调整。老说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说二产产业,经济学家都说了怎么没有说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我们占了40%,38%点几的劳动人口,生产9.5%的GDP,反过来说剩下的60%的人分享90%的GDP,贫富差距就出现了。怎么解决这38%的人分享更多的GDP,得把他弄到城里。
    许小年先生不承认互联网是一种创新,他认为是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应用。但是他为什么会对中国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冲击力?我个人认为互联网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将无数各单人行为和经济运行行为联合成立一个巨大的规模效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时间效率,减少了盲目性和中间环节,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
    比如说我们的网店、金融、它把所有的资源都组合到一块,互联网的重要是在于它的规模,我们可以看看所有的互联网的估值都很高,比如说Uber,没多少利润他五百亿,比如说滴滴没有多少利润,它有巨大的规模效应,看你的客户有多少,你有多少客户未来就有多少发展,我们现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聚合作用在国有企业几乎是0。
    我个人觉得未来动力是有,打破了这些壁垒经济情况就会发生逆转,比如说为什么要城镇化?从全球范围内,全球化是一个集中规模效益的问题,纽约、莫斯科、东京、巴黎、首尔,你们可以看一看它占一个国家GDP的比重,为什么一个城市能占这么高呢?中国哪个能做得到?所以先得形成城市群,你有城市群先得有城市化,拿局部来说,北京的金融界1.44平方公里,将近6亿的财政税收,占全国财政税收的5.0,为什么1.44评理就能这样呢?太集中了,北京还有中关村。我们如果不解决城镇化的问题,第一产业的效率没有办法提高,因为人均用的土地生产,大多数的劳动力还在生产,你没有办法把他工业化,也没有办法把效率大大提高。二三产业也一样,如果不解决同样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如果我们能解决最少有20%的劳动力,现在40%吧,38%,解决20%的劳动力进了城了的,姚主任说的计划生育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劳动力问题能解决,问题是你能不能把他解放出来。
    美国、英国、德国,很多国家他们的农业劳动生产,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人口不超过5%,但是人家是出口国,而我们30%几的人还是粮食进口,原因是不能提高效率。在城镇化过程中韩国、日本、台湾,就是亚洲最近这几个国家都证明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的人均耕地是增加的,效率是提高了,收入也是大大提高了。农村的宅基地也在高速发展,农村宅基地将有17万平方公里,大概是我们城市4点几万平方公里的4倍多,可是人口是第一。换句话说拿出1%的土地解决16亿人左右的城市人口没问题,现在我们只有0.4几,但是农村如果解决了户籍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宅基地可以大大地减少,而相应的农耕地能增长两亿多亩。
    所以改革经历增长,最终一定从表面的经济速度回归到制度上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