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旺
谢谢主持人,各位专家、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个题目是经济繁荣时期的财政政策定位和措施趋向。刘教授已经全面把他们半年来一直在用工研究的主要结论都讲得非常清楚了,我也受益很多,特别是这个报告从跨期动态的视角,从收支综合的视角,从国际国内外的视角,特别是结合十七大和两会的精神来讨论在经济繁荣阶段下的财政政策怎么办?特别是运用了很多的定量分析,有理有据,很多的结论都有很好的启发性。当然,任何一个政策都是人的脑子里的思考形成的,而每个人思考的角度、出发点、方法、所掌握的信息资料等等都不一样,加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不管什么政策,只要谈到政策就是意见不能完全统一,不然咱们就是同质人了,一个模子,就是植物人。有思想,政策上就是五花八门。前面的专家也谈到了个人的看法,时间关系我谈两个问题。第一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判断做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咱们这次报告,显然题目是经济繁荣时期,目前是经济繁荣,但是面对今后一年或两年,中国的经济走势到底如何?正如李局长刚才说的,扑朔迷离,很难断定。但是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08年、09年之内,肯定高于总理定的这个指标8%,但是低于07年的11.5%。如果11.5%国家统计局认为是趋向过热,偏热而没有过热,低于11%显然就不是过热,现在11.5%才是趋向过热。而低于11%的结论有这么几个角度,从中国自身的经济周期来看,从98年、97年的下半年开始一直到03年这是一个从低谷往复苏阶段回升,03年以来一直到去年经济达到了一个繁荣时期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上,繁荣期持续五年之久还是罕见的,原来是很快速的上窜下跳,这次保持了五年,能不能还保持两年,可能有点不太现实。可能要有一个转折点了,就是从自身的经济周期来看。
从中国今年的几个事来看,一进入08年中国就进入了很大的灾害,南方的雪灾,昨天新疆又地震了,7.3级。总而言之,我们面临着这样的一些灾害。这种气候环境不正常是有连锁的,有对应的。就向咱们说的正月十五的月亮怎么回事。整个环境的影响是不是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的波动,有些是美国的所谓的次贷危机,也相当于在银行爆发的借贷间的金融危机了。我们曾经在前年的时候写过一个东西,专门研究美国的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有一个假设前提。假定中国的对外开放部或者说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的状态不变。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降低1%,中国会降低0.5%。别看美国那1%下降,那很大,因为总共才3%左右。倘若美国08年经济增长率下降1%,而中国的0.5%会不会持续下降呢?因此中国的所谓宏观经济走势,08年再冲高不太可能了。在这个形势的判断下,财政政策我想讲两点,一个是和王院长的意思是一样,在本报告中提出,从名义稳健转向实质稳健,我没有说到实质稳健用了几个指标,比如说财政赤字为0,不管怎么样,这个判断其实可能有一个自己底线,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的财政政策是偏紧的。确实按照当时定的积极稳健财政政策方针来做的,其中有一个目标是减少财政赤字,但是稳健并没有说消灭,因为消灭不了,在20年之内,我认为中国消灭不了财政赤字,是要减少财政赤字。在我们这几年也的确减少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比如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1.24%到0.79%,07年是0.8%,如果今年按照预算是1800亿财政赤字,名义GDP是12%,应该达到28万亿,财政赤字可能会下降到0.6%。在报告中有一个1.18%,在统计年鉴上是一个错误的数字。大家一看从05年的1.24%到06年的0.79%到07年的0.8%,财政赤字率下降了。
这几年的趋势显然是紧缩的,现行的实质性的稳健政策可能没有我们报告中说的那个终点,但是在和报告中的实质性稳健在趋近。
民生财政的问题。民生财政当中大家在说,不光咱们的报告,我看到很多人都这么说,中国的基建建设太多,占用了用于民生的钱。但是我想说,其实这个数据也是一直在下降的。比如报告中的17页可能是笔误,基本建设支出比例,咱们的数字是经济建设支出比例。真正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04年是12.07%,05年11.9%,06年11.86%,基本支出是在下滑,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令人不可思议的趋势,想削减谁每年都在降低,这个动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当说用在基建上不一定很高,是占据10%了。即使用在了经济建设和基建当中,别忘了咱们现在财政的基本建设支出中,都是用在了民生有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你说教育不足,原来没房子,人民大学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房子是教育上的,但是这笔钱放在了基建支出了,医院、幼儿园、养老院等等,基本建设支出比较大,但是我们国家财政中基本建设支出主要用在民生中的硬件建设,难道不是民生吗?说我扩大教育支出,但是我没有房子,就像人大开学的时候,每人拿一小马扎操场上听课?这个问题还要再分析。
在民生财政当中总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学生界和政界的领导都拿美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民生财政来要求中国。可行吗?去年不是说差点超过德国的经济总量排第三,但是这样的国家人口多少?才五六千万,咱们才13亿。你拿这些国家的福利标准来让中国做到?我看如来佛当政都不行。这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比较的时候一些指标可能有一些问题。
中央的词用得非常好,叫做关注民生,而没有说用财政政府来承包民生。各位在谈的时候,好像这个那样都需要政府完全掏钱,这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很多的民生问题并不一定都得是政府直接出钱,我们政府有一句话,你出政策就可以,民间可以介入。按照我们现在的制度经济学就是要构建一个制度,不一定政府出钱,你可以侧面出钱,也可以出政策。包括我们很多说的,我们也有专家说,看病难、看病贵,这些问题我觉得是看好医院难、看好医生难,其实我农村出身的,我们县里医院非常好没有人去看病,一点都不难,里面像宾馆一样,但是在北京非常难,13亿当中的疑难杂症都跑北京来,那当然难了,任何国家解决不了。好多的事情还是要分开好一点。包括我们最关注的社会保障,我用一个例子来结束我最后的汇报。社会保障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说,要政府包下来,如果政府老是按照现在的这种说法,中国政府是永远兑现不了诺言的。它包不起。现在覆盖农村了,一个月给十元,当然可以覆盖,一个月给一元全世界都可以覆盖了,有什么用呢?社会保障的问题,加上中国的文化传统,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中国政府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构建一个新的制度,学西方国家最后还承担不起的政府性的社会保障,还不如拿一部分钱来促进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中国家庭自身保障是能够实现的,而且能够发扬中国人养儿防老的文化传统。一些细节就不说了,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