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阎庆民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学,刚才我们王老师、李老师都做了介绍。
    我想首先对这个报告的看法进行一个评价。
    这个报告,我感觉在分析过程当中,写得有点零乱,最后这个报告还要把它清理一下。
    具体这个报告有两点需要注意的。
    一点,关于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标识,第4和第17页这块,还有在衍生产品过程当中的定价模型。
    还有一块,衍生产品金融里面包括产业经济的杠杆化,一定要把这个杠杆化再查一查,我记得五年前金融产业杠杆化已经是百分之百,去年是百分之一百七,这块,支持我们的观点要考虑。
    还有关于“港深一体化”的提法,我不知道怎么提出来分析的,我总感觉分析还是比较不成熟。
    一条来讲,我们现在对产品研究,不是研究过了,而是研究不够。当然后面我会给大家讲,我们所有题材产品出问题,凡是与QDI挂钩的,基本上是50%。另外,银行做这个产品,也是与QDI挂钩的。所以说,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本身如果再强调“港深一体化”,没有货币的统一是很难做一体化的。所以对这个判断,要比较慎重。
    这种判断,我认为对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不是太充分,真正对区域化的研究,最近国务院有一个关于推进长三角改革开放,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包括金融改革开放,对外充分发挥长三角的作用。所以,对报告里面提出来这么一点建议。
    围绕这个主题,接着刚才两位教授讲的,我自己从监管看看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这次以次贷危机为主的,我认为可能还是在信贷产品上出了问题。我非常同意王广谦老师的看法,实际上真正对美国经济界,我自己看影响还不会是这么大,它实际上是信贷产品出了问题,而不是整个资本市场出了问题。
    这一轮没有真实的充实的信息披露,而是靠资产证券化来给大家分享东西。资产证券化很多学经济的都知道,绝大多数是通过信托来完成的,从这点考虑,监管面临的挑战,我们金融机构产品定价要充分的重视。所有市场上看到的每一家银行、金融管理公司,它们做出来的这个产品、那个产品,统统都是从国际上购买的,所以你要问它这个产品怎么定价风险,它的哪些注意方向,可能大家都说不出来。比如华夏银行做了,浦发银行也会做,光大银行也会做等等,这里面没有我们真正的产品定价。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防范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作为监管层面面临的挑战。
    还有银行做保险,保险控股银行,参股银行,信托参股银行,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实例。大家看到平安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下面有信托、资产管理,银行,所以这一次大家也在问,花旗银行,这次把花旗卖掉,它感觉全国保险行业没有共享的资源,他们说不是我们要吸纳保险资金,而是要用它的网络,用它的技术,所以说我们最后还是把它卖掉了。在这个意义上,很多教训提出了当前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增加风险的防范。
    另外,监管的区域化,全球我们几大模式的监管是不一样的。大家看看美国的监管,日本的统一监管,英国的统一监管,到了德国,把它归纳出来部分统一监管,包括加拿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提出来对中国来讲怎么考虑统一监管的方向,这个是我们要考虑的。
    比如银行代销基金,银行代销保险,或者说大家比较热门说的PE这块,谁来管?没有人来管,发展目前来说至少它们是自生自灭。
    从第二点来讲,对于监管,我们要反思我们过于依赖市场自我调节的问题。商业银行永远是走在投资银行的后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靠市场自我调节是很难实现的。
    同时,我们要更加强调对系统的监管。当危机爆发的时候,大家事后才能看,我们知道这个里面是通过无限制放大,所以对系统风险要更加反思。
    第三,通过微观金融机构的整合重新定位。
    最后,推进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
    对当前金融政府,作为监管来看,我们当前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1.重视政府与市场自我调节的平衡与互补。
    我们强调市场,更多一定要有信息的披露,一定要非常的透明。实际上我们这么多各家银行都在推出各种理财产品,都在推出市场证券化,原来我们对资产证券化比较保守,因为资产证券化总体的放大、定价都是通过信托来完成的,不管它是不是找信托公司,或者它不到信托公司也是通过自己的信托渠道来完成。
    2.审慎推进中国金融机构的中国化经营。我们一定要感觉自己跟到全国,跟到全球,大危机以后,29年、33年以后,实际上在80年代中后期也有一次非常大的股市,87年,在那次以后,很快美国经济不像现在渲染得这么厉害。这里面提出,我们对中国化经济一定要考虑怎么加强对跨行业的交叉的金融监管,加强风险的防范。
    3.要加强金融尽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积极推动危机处理机制和统一监管框架建立。这块要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按照巴塞尔核心原则,新金融资本协议,这次大家也在总结。为什么所谓银行业监管的圣经也不灵了?所以它提的三根支柱,还是第一根支柱重要,因为后来两根支柱,在真正推行实际当中,不一定能够把它真正的落实。中国这种转型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我们可能要审慎,当然银监会也是比较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到2010年以后实施。我们说了这么多,就是资本充足达到8%、10%,所以这条提出来,我想回到我今天的主题,在这一次金融的大海啸、大地震也好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我觉得有两条。
    第一条,不能过大的渲染和看重,我认为只要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是相对比较平稳,我认为对中国的冲击也没有那么大。
    第二条,我们这一轮的全球金融大地震,我们还是要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银行都在追求创新,我们也讲要创新监管,但是更重要的我们全面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公司,在信托,乃至于证券,我认为做得不够,这样来讲,我认为我们可能在这一轮的金融大潮当中,我们才能抵御,而不至于被它吞没。大家看到历史,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也没有说通过股灾把哪个国家吞没掉了,反过来也没有看到房地产市场有真正意义的下跌。所以对这轮金融冲击不要把它看得太大。
    就讲这么多,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