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胡乃武 教授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和同学。刚才刘元春教授对2014年和2015年“新常态”攻坚期的宏观经济做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启迪性的见解,他的发言令人深思。现在有些同志对“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忧虑重重,所以我也想就“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自己一起讨论。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讲讲“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说在“新常态”下我们仍然能够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第二个问题讲讲,“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中心是要说明在“新常态”下,应该怎么样进行结构调整,才能实现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第三个问题想讲讲,“新常态”下结构调整当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心讲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应当主要靠市场实现,政府应当通过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引导。同时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当中的服务工作。

    现在讲第一个问题,“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我讲的“新常态”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成为一种“新常态”。

    第二层含义是指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的转变。

    第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结构失衡到结构再平衡,实行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也成为一种新常态,这新常态在我的理解包含三层含义。我所讲的“新常态”是指相当长时间的影响,而不是短期的问题。

    在“新常态”条件下,中国经济从1978年到2012年,年平均增长10%,转变为2012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年平均增长7%到8%的中高速增长,成为了一种“新常态”。我认为这种“新常态”符合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在“新常态”条件下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是有充分根据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根据。

    第一个根据就是二十一世纪前20年,我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多极化的推进,为我们经济较快增长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二,全球化的深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以及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重要因素三是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法律制度的健全,将为我们经济增长提供主要保障。

    第二个根据,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强劲的投资需求将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人均GDP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大大增强,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根据,现在我们处在城镇化的加快发展阶段,带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又一驱动。

    第四个根据,区域发展的差距明显,落后地区的快速发展将为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份额。2012年我国人均如以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为1,中部为0.56,西部为0.54,东北为0.80。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落后地区发展速度的加快,比将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

    第五个根据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市场化将会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应该支出,在“新常态”经济调整下,虽然比以前有所放缓,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比以前明显提高。要着力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现在讲第二个问题,“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在“新常态”下,应当怎样进行结构调整,来实现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呢,下面我主要讲讲三大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应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民工在数量,品种,质量方面,都能够适应小康生活的水平相适应,同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此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就是要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稳定在1万亿斤左右,相应的也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耕地被征用,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耕地及时地进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使其在质量上达到补偿的要求。二是要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农副产品当中农药,化肥,重金属含量超标,以至于玉米和大豆大量进口,不利于人民健康,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保障全国人民的食品安全。三是要坚持以家庭经营在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实现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的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当今世界,既使是发达国家,家庭经营仍然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是农业在先现代化演进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必须切实保障农户对承包土地享有权利,加快突进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和承包权的确定工作。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着力淘汰过剩和落后的产能。首先以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为需求,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带领作用,因此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方面不应该有丝毫的怠慢。其次根据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和就业比重将会出现下降的趋势,有的学者就将这种比重的下降看成是装备制造业衰落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装备制造业似乎走向衰落,不能依据就业比重的变化变化,而应该参照这个绝对量的变化来判断。例如1977年到2007年,美国制造业产值的绝对量增加值上升了128.72%,年平均增长率2.99%,这个速度是不低的。1979年到2006年日本制造业的绝对量增加值上升了226.33%,年平均增长率为3.6%。1970年到1990年,德国的制造业产出的绝对量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70%。由此可见,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制造业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另外对大国和强国来说,大的装备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上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都拥有先进的,强大的装备制造业。而且在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比较落后,还不能够制造许多高端产品,这与大国和强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资本投入,政策支持,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

    第三个目前我国钢铁,电解铝等产业产能过剩严重。化解和消除产能过剩,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市场的平稳运行,消除系统性风险,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讨论过剩和落后的产能。这是第二产业调整的基本思路。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概括地说就是要积极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已经高达8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只有40%左右,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发展服务业,问题在于要怎么样发展服务业。在我看来,发展服务业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应该根据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对服务业提出的需求,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是一。二,应当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和进入老年化社会对服务业提出的需求,来发展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业。三,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网络,计算机软件,科研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这样的发展才能使服务业建立在监视可靠的基础上。在发展服务业的问题上,不能够搞由于我们现在服务业相对落后,搞拔苗助长,脱离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它的客观需求来发展服务业是不行的,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结构调整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和调整主要应当依靠市场来实现,政府的作用应该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引导产业的发展。二是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以及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体系。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市场体系,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竞争机制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时,政府要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资源有序流动的环境,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的发言完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