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微信公众号

刘元春
    感谢前面专家的点评,我作为雷达教授课题组的成员之一,对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中国宏观经济的逻辑,这也是我们所谈到大智慧在于什么地方?中国宏观经济逻辑在我们的分析里,我们认为,目前国内把它分成三大类的,一个是结构主义,另外是货币主义,还有是凯恩斯主义。在这里有一个主流观点,认为我们整个的宏观经济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投资,在于我们内部的失衡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思路比较简单,同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报告里,特别是前几前报告里凸显的主题。我们认为,在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里,并不是中国经济决定世界经济,也不是中国的失衡问题导致世界的失衡问题,并且我们也不认为中国的内部失衡直接引发了中国的外部失衡。很集中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国家的出口的迅猛增加并不是投资过渡的直接的产物,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很深入的一些论证,核心的我们就会看到,中国的出口是有制度性的,是有市场基础的,是有整个比值基础和制度基础,而不是简单的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下的简单的产物。因此,在我们国民收支平衡表里,储蓄剩余和我们的外汇剩余是相并存的,左右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认为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种作用判断下,如果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认为我们以往以条例为主、条外为辅的导向应该有所调整。这是我们的一个很核心的观点。在这个观点里,我们就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
    第二,在大的逻辑下,我们新的思路是什么?我们认为,在新的思路里,要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格局条件下,在世界分工重组的条件下,中国的贸易,中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质变,而这种质变是恰好的。我们有一系列的判断标准,这样的话,我们认为,简单的按照现行的政策进行调控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认为世界经济的失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中长期的现象,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必然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在这个里面,我们简单的用贸易条贸易的方法也是存在问题的。
    第三个大的思路,以美国为首的中心国家的经济结构性变化是导致中国结构性变化的核心原因,它改变了格局。有两种原因,一个是有以往我们没有重视的因素加进来,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金融服务,这两个方面美国具有结果的优势,在世界经济不平衡的角度里,金融因素是最为核心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贸易因素。因此,中国在不平衡的格局里要寻找平衡的金融战略是一个核心的主要战略,中国在目前来讲,经常项目的开发,资本项目的不对称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资本项目的民意开放度和实际开放度的不对称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当然核心问题是,中国在世界核心格局的开放进程,内部改革的不对称性又会印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前面专家提到很多观点,有人认为是投资的问题,有人认为是五低导致出口的问题,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以往我们五低的问题,成本低、环境问题等都是以往都存在的,不是新出现的。新出现的问题是世界分工格局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放的程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样的状况下,凸显五低的问题,这样我们整个思路又会发生一些变化。第三个方面是很多的政策,一个是在政策组合上要有所调整,第二个方面是在一些细微政策的路径安排方面也应该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时间有限,我不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我想,我们这个宏观经济论坛每年四次报告,有两次是作为专题的,我们会在这些问题上进一步的进行研究。谢谢大家。